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时代给高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有了新的需求,更加强调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兼备的高技能人才。一向以服务本地经济为主的美国社区学院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来自全球竞争带来的挑战,需要调整策略,努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程度。课程是教育理想与教学实践相连接的桥梁,也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因而课程国际化是社区学院迈向校园国际化重要的一步。 课程国际化是指在本国校园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播国际的和多元文化的知识、技能与观念,以培养国际化素质与应用能力兼备的人才。这是基于“本土国际化”的理念提出的,只有实现了本土的国际化,才能有更好的基础“走出去”。根据泰勒原理,课程国际化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美国社区学院进行课程国际化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首先,自上而下的政策有力地保障了课程国际化进程。其次,经济全球化及学校的财政状况要求社区学院采取在本校推进课程国际化的策略。再次,文化传承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引领课程国际化目标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最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进行课程国际化。总体看来,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国际化的基本策略包括:设置国际化的学科;丰富多种外语课程;利用国际学生的经验扫除国际知识文盲;把国际视野注入教案和课程活动;以国际性的项目和评价方式带动课程国际化的改革。 以莫洛特州立社区学院为例,学院依托“质量提高计划”项目开展课程国际化,采取的策略有:树立以培养学生国际综合能力的课程目标;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国际化内容;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传递国际能力;使用严格而标准的综合评价方式。另一个案例是杰弗逊学院,其策略包括:树立培养学生文化多样性意识的课程目标;把课程内容进行跨学科改造;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把学业成果评价与课程反馈相结合。这两所社区学院通过课程国际化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纵观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国际化策略,可以体现以下特点:第一,以法规政策引领课程国际化的发展;第二,采用“注入式”课程国际化模式;第三,专注所有课程的系统性转变。美国社区学院采取的这种“注入式”课程国际化模式是一种简单、实用、经济、高效的模式。尽管社区学院的课程国际化改革在普及范围上还有一定差距,在课程数量以及质量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要有效利用政策和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第二,要以点带面地开展全校性课程国际化;第三,要把握课程各环节的融合性与衔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