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不同全麻药物作用靶点不同,但都能导致意识消失,其具体机制现仍不清楚。额叶皮层具有信息整合形成意识的重要功能,其中外侧前额叶皮层与反应抑制相关,此功能主要由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完成。最新研究发现皮层内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多种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产生慢内向电流(slow inward currents,SICs),从而影响神经突触间的信号传递。所以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全麻药物致意识消失过程。故本实验利用脑片膜片钳技术,以SICs为指标,观察三种全麻药物对外侧前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突触调控的影响,从而明确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全身麻醉意识消失过程,为全麻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1~28天健康雄性SD大鼠,制备含外侧前额叶皮层的离体脑片,记录锥形神经元SICs。实验分四部分:1.建立全细胞记录模式,电压钳状态下记录SICs,灌流含TTX(1μM)+氟代柠檬酸(5μM,星形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的ACSF,证明SICs来自星形胶质细胞;2.麻醉药物干预实验,分别灌流含TTX(1μM)+丙泊酚(10μM)、TTX(1μM)+氯胺酮(450μM)、TTX(1μM)+右旋美托咪定(1μM)的ACSF,观察不同全麻药物对SICs的影响;3.选取对SICs有影响的全麻药物,绘制浓度依赖曲线,计算其对SICs作用的半数最大有效浓度;4.利用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抑制剂L-α-氨基乙二酸(LAA)(0.1mM),分析有效全麻药物对SICs作用与星形胶质细胞递质释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氟代柠檬酸明显抑制SICs的发放频率(Frequency)(P<0.05);2.氯胺酮可抑制SICs的频率(P<0.05),但对其幅度(Amplitude)及衰减时间(Decay time)无明显影响(P>0.05);丙泊酚及右旋美托咪定对SICs的频率、幅度及衰减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3.氯胺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ics频率,ic50为562.4±56.34μm;4.laa可延长氯胺酮(600μm)作用下sics的衰减时间(p<0.01)。结论:1.外侧前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突触产生sics;2.氯胺酮浓度依赖性抑制sics的发放频率,影响外侧前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交流,进而影响突触传递;3.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不参与丙泊酚及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4.氯胺酮对sics的作用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释放过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