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议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因意见分歧而引起的在言语或者肢体语言上所体现的对立。作为会话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异议一直都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本文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框架,采用会话分析为主要分析工具,研究课堂同伴互动任务中异议话语,旨在探讨同伴异议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和对语言实践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就异议的种类而言,英语学习者互动中存在十种异议:部分赞同、转折词、包容词、主观词、弱化词、直接否定词、口头遮蔽效应词、问句、指责词和混合型话语,其中直接否定词和主观词所占比重最大。关于异议模式,研究生生互动可分为缓和型、中间型、加重型和混合型四种。其中缓和型模式出现的频率最高。本文同时也补充了四种非言语异议模式:摇手,翻书,皱眉和沉默。 就同伴异议产生的原因而言,本文从语言、认知和社会层面分析导致异议特征分布的可能性因素。从语言层面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因自身语言水平有限,不能灵活使用各种异议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直接否定和主观性话语词使用频率最高。从认知层面分析,由于相似的潜在认知发展水平,缓和型异议在三个年级均占重要比例,同时某些个体、年级在互动中一直使用相同的自我调节方式也是影响课堂同伴异议特征分布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层次分析,由于受社会文化的调节-中国传统文化,同伴互动轻松的氛围以及合作式环境的三重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异议时也倾向于委婉的表达不同的看法。 就同伴异议对于语言实践的影响来说,本研究发现同伴异议作为课堂互动中话语的一种,有助于知识构建的同时,也能够为学习者建立更好的支架从而促进学习者最大发展区的发展。学习者在表达异议过程中,个人的认知得以体现,思辨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某些异议词的使用也体现了互动过程中个体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且异议话语的灵活使用有助于同社会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 本研究对同伴互动异议的本质探析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体现个人的认知和维持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