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语语篇桥接指称阐释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22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接指称是各种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意指桥接表达式(bridgingreference)与前文中没有明确表述出的指称对象(referent)之间的关系。桥接指称的阐释依赖于正确确定用于引入意指对象(intended referent)的桥接假设(bridgingassumption)。不少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借用不同的理论来阐释桥接假设的确定问题,由于这些理论优缺点不一,因此在阐释桥接假设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关联理论能够较好地容纳各种理论的长处,在阐释桥接指称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正是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借用其他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桥接指称的阐释过程入手,试图针对汉语中的桥接指称现象提出基于关联理论的阐释策略。作为研究桥接指称的先驱人物,Clark(1977)认为桥接指称的阐释关键在于桥接隐义(bridgingimplicature)的确定,而确定桥接隐义时,符合新-旧信息契约(Given-New Contract)需要最少假设的隐义就是所需的桥接隐义。新-旧契约是Grice会话准则的发展,Clark在描述确定桥接隐义时,没有考虑听话人心理认知因素的影响,因此解释力有限。Sanford & Garrod(1990,1994)提出了基于情景(scenario)的阐释,认为桥接触发语(bridgingreferencetrigger)激活了听话人头脑中的一个情景,桥接指称的意指对象就在情景中寻找。这一理论为桥接指称的存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但是它没有阐释在情景中寻找意指对象的过程,更对一个情景中存在两个意指对象的桥接指称阐释无能为力。Sidner(1983)从可及性的角度理解桥接指称确定,认为桥接指称触发语是听话人头脑中最可及的语言实体,找到了桥接指称触发语就等于确定了桥接假设。他的问题在于他认为桥接指称触发语就是处于焦点位置的语言实体,事实证明很多处于焦点位置的语言实体并不是桥接指称触发语。Hobbs(1979)从话语连贯的角度,认为桥接指称阐释时,听话人应该接受第一个能够使得话语连贯的所指。这与关联理论提出的理解过程接近,但对连贯的定义不清楚,削弱了该理论的解释力。最近,日本学者Matsui(2000)和中国学者莫爱萍(2003)以关联理论为框架,分别从英语和汉语的角度阐释了影响桥接指称的两个因素,可及性(accessibility)与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然而,两位学者对桥接指称的阐释策略论述极少,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读者在汉语语篇中使用的桥接指称阐释策略做一描述。本文对汉语语篇桥接指称策略的描述是在关联理论提出的话语理解程序基础上展开的。关联理论指出,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会按照可及性对理解假设进行有序地测试,听话人接受最先能够产生足够认知效果的假设;一旦接受了该假设,听话人就停止了推理。本文认为,读者在理解语篇时使用类似的理解策略,但是由于读者不具备明确的关联期待,因此一旦语篇产生认知效果,读者就停止了推理。就桥接指称而言,理解假设的可及性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桥接假设的可及性和语境假设的可及性。在本研究中,笔者从2005年《故事会》(1-12期)的150篇文章中搜集了167个包含桥接指称的例句,并对它们进行归类整理。本研究设计了一组问卷,抽取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学院的二年级学生作为受试,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本文将从回答三个问题入手探究关联理论框架下汉语语篇桥接指称的阐释策略:1)汉语语篇桥接指称的分布如何?2)阐释桥接指称过程中,桥接假设的可及性与语境假设的可及性分别起什么样的作用?3)阐释桥接指称时,读者经历了怎样的推理过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在关联理论框架内,探讨了桥接指称与显义(explicature)和隐义(implicature)的关系,指出桥接假设既不属于显义也不属于隐义,桥接假设对二者的获取都起作用。事实上,桥接指称的阐释过程就是显义与隐义不断地相互调整的过程。接着,本文探讨了影响桥接指称阐释的两大因素,桥接假设的可及性与语境假设的可及性,以及两者在桥接指称阐释过程中的互动关系。桥接假设的可及性主要受句法和语用两个方面的影响,而语境假设的可及性则受文化和话语联系语的影响。本文使用问卷调查证实了各个因素的影响力,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作者结合关联理论提出的话语理解程序,把影响桥接指称确定的具体因素纳入阐释过程,提出了汉语语篇读者使用的桥接指称阐释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我们认为桥接指称的阐释主要历经两个阶段,桥接假设的形成与桥接假设的测试。基于关联理论的适量激活原则为桥接假设的形成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而关联理论提出的理解程序则为桥接假设的测试提供了标准。本文所指的桥接指称阐释策略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的。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运用关联理论对读者使用的桥接指称阐释策略进行讨论,给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也印证了关联理论强大的解释力。第二,本文收集的汉语语料以及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结果,丰富了桥接指称的研究成果,为桥接指称的研究积累了资料。第三,本文尝试对桥接指称阐释策略进行形式化描述,研究结果将对桥接指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的垃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30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给中国人民带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与日俱增的城
大型湖泊具有水面开阔、岸带绵延、蓄水量大等特点,串联起多个城市与地区,作为沿岸城市形成过程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过去延续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现在成为城市塑造
<正> 二月,属于玫瑰。二月的鲜花和巧克力承载着女孩子们的幸福在大街上倘佯。借着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表达感情的需要,玫瑰越来越多地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确,再没有什么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消费主义作为全球性的文化意识形态,通过大众传媒全方位、地毯式的宣传和劝说,使西方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扎根于我国人民头脑
人类对语言的运用主要依靠心理词库和心理语法。前者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所需的词汇,而后者为我们提供了将这些词汇组成更大语言单位所需的规则。这两种系统与语言中的不规则形
本文试图以语法这一概念来考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整体进程。语法是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核心概念,对这一概念的思考贯穿于整个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点。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
本文首先介绍了“表面结构原则”理论目前研究的现状,虽然很多学者对汉语的语序原则“表面结构原则”都有或多或少的研究,但还未有人对汉语句法结构进行过系统的考察来查证两
<正> 祸国殃民的“四人邦”窃取国家部分权力,用法西斯的手段,统治文化界,约有十年,我没有出过一本书,而且各地图书馆都把我的书,封存起来,不准借阅。我本人,失掉自由长达四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理论深化和法治经验逐步总结与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批判性地传承传统法治思想和吸收西方法治文明的历史延续过程,大致遵循了从萌
以保罗利科有关语言和隐喻的假说为依据,我把庄子的“卮言”看成是一种涉及“实在”的诗歌性或隐喻性的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隐喻性的“实在”和隐喻性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