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庄水利工程作为陕西重要的能源战略措施之一,在缓解泾、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减缓泾、渭河河道泥沙淤积,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引起了大坝阻隔鱼类回游、河道生态需水量等水文情势的调整以及库区水环境的改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模拟了整个库区在不同水文年的水动力变化情况;确定了库区水质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的份额占比,解析了各污染因子对库区污染物成分的贡献程度;探究了水环境要素(CODMn、DO、TN、TP、NH3-N、Chla)随水动力过程的演变特征及污染物的时空输移规律,揭示了入库污染源与水库水动力的响应关系,评价库区水环境健康状况。旨在评估东庄水利枢纽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东庄水库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水污染防治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取得的结论有:1)基于MIKE21-HD构建了东庄水库水动力数值模型,在拟定的东庄水库典型年调度运行水位下,模拟得出了不同水平年,不同时期的库区水动力特性,模拟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水库在高水位时水平淹没影响至距坝址80km处,该区域水深及水面宽度变化大;距坝址80km到库尾区域主要是水位“翘尾巴”影响,水库对该区域的水深及水面宽度影响较小。从时间分布来看,典型年内随着枢纽运行水位及天然河道来流状况的变化,年内水位变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改变了原天然河道的水域形态,由于水库自身调度调节和北线供水的影响,导致坝址处年内流量过程整体小于天然河道流量过程。2)基于MIKE21-ECO Lab构建了东庄水库水环境数值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主要污染因子总体呈现出由库尾至坝前沿程降低趋势。水库沿线分布有多个库区污染源,污染源水量较小但在特定时段内,库区局部范围内依然造成短时间污染物浓度上升现象。对库尾浅水区域影响较大的分布源来自旬邑县及彬州市,淳化县、永寿县及礼泉县位于库中和坝前区域,对坝前水质造成明显影响。水库库区(特别是坝前)污染物浓度在汛后的平水期及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汛期时(7、8月)入库流量及坝址下泄流量迅速增加,库区水体流动速度加快,污染源汛后到达坝前,形成水库前部区域水体汛后污染物浓度上升现象。3)按照《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基于BP神经网络探索了水质评价研究,得出了东庄水库建库后库区不同水平年,不同时期的水质状态,分析了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及营养化特性。研究表明:特枯水年水质结果有Ⅰ类水质、Ⅱ类水质、Ⅲ类水质及Ⅳ类水质。水库在1-3月份主要为Ⅱ类水质,在4月份为Ⅳ类水质,5-7月份为Ⅲ类水质,8-12月份水库通过自净作用,变为Ⅰ类水质。东庄水库蓄水后库区水质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