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跨境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较为初级的经济合作形式,也是内陆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发展模式之一。目前,学者对跨境经济合作的理论尚缺乏系统梳理,理论研究仍落后于实践。同时,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开展跨境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目的,本文探讨了跨境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分析了绥芬河市跨境经济合作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战略对策。本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跨境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本文通过分析经济一体化的实质以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定义、特征等理论得出跨境经济合作的内涵,即是指地理上毗邻的国家为了发挥边境地区的潜在优势、改变沿边地区的经济滞后状态、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而通过双边或多边的政策协调和共同协议合作开发,在边境城市及腹地地区或划定特定区域范围内,开展贸易、加工、投资、技术、劳务以及旅游等多方面的经济合作方式。在性质上,跨境经济合作属于次区域经济合作,也是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较为初级的阶段和形式。跨境经济合作的目标可分为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其模式及类型因分析角度差异而不同。
然后,本文详细阐述了跨境经济合作相关基础理论,并尝试分别从外部约束和互补性及地缘优势基础两个角度对跨境经济合作进行经济学解释。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受毗邻国家经济活动影响效应定义称为溢出效应。溢出效应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受邻国经济活动影响程度的一个变量,也是邻国经济活动外部性影响在本国的表现。邻国的相对经济规模越大则溢出效应越显著;本国与邻国的相互开放程度越高则溢出效应越明显。也就是说溢出效应是影响本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外部约束。
地缘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的互补性是影响一个地区参与跨境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的地理空间距离越远、产品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运输成本与交易费用越高,则跨境经济合作的优势越不明显。两个国家及其相关地区在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性与互补性越强,则相关地区参与跨境经济合作的积极性越强,这是因为彼此之间能够形成紧密的分工合作关系进而获得地区之间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经济收益。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绥芬河市跨境经济合作的现状。本文依据绥芬河市对外经贸合作经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得出绥芬河市对外经贸合作特点:对俄贸易主体以私营企业为主,国有企业进出口贸易额比重持续下降。对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引致绥芬河口岸过货量逐年增长。贸易形式仍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增长速度加快,并逐渐向主体地位发展;同时,加工贸易发展迅猛。贸易进出口商品稳定,进口商品主要以生产资料为主,出口商品主要以生活资料为主,地产品出口份额较小。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利用外资规模较小,波动较大。与此同时,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绥芬河市跨境经济合作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以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绥芬河境外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通过发展对俄边境贸易,构建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跨境投资合作三大产业体系,重点在经贸、物流仓储、森林采伐与木材加工、跨境农牧业、对俄劳务输出、境内境外加工贸易、对俄文化交流等领域进行地方层面的合作,并以此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绥芬河市对外经贸合作及跨境经济合作的障碍因素有四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通道能力瓶颈的制约,且园区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2)经贸合作方面包括经贸合作市场主体弱小、贸易商品结构单一、投资合作规模小、到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双边贸易服务体系;(3)制度方面包括跨境经济合作机制软约束,地方政府主导合作的局面没有改变;(4)俄罗斯经济环境方面包括其经济政策调整变化频繁,加之俄远东市场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使得远东地区投资环境也不是企业投资的最佳选择。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绥芬河市跨境经济合作发展的战略对策。针对绥芬河市对外经贸合作及跨境经济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论文从政府战略角度提出四项对策建议:(1)积极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加快中俄双方合作平台建设。(2)绥芬河市应在政策上扶持和培育外贸主体,转变贸易方式,优化贸易结构。(3)实施率先园区发展战略是绥芬河市跨境经济合作的务实选择,增强境内外园区,特别是综合保税区的承载、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4)在原有中俄绥-波综合贸易体和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发展绥芬河市跨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即辟建中俄绥-波跨境经贸合作区,尝试在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下解决现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