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阴虚火旺型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患者运用滋阴补肾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小板变化情况与血清IL-17水平,探讨滋阴补肾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讨IL-17在CITP发病中的机制作用,从而为中医药治疗CIT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CITP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阴虚火旺型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患者运用滋阴补肾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小板变化情况与血清IL-17水平,探讨滋阴补肾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讨IL-17在CITP发病中的机制作用,从而为中医药治疗CIT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CITP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60例阴虚火旺型CITP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为30例,对照组为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情况、血小板计数、血清IL-17、单一中医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知情同意,治疗组给予以滋阴补肾法立方的院内制剂血安宁颗粒,对照组给予升血小板胶囊,观察2个月,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小板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IL-17水平,并分别与10例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1.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在血清IL-17水平比较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IL-17水平有所下降,但仍然均高于正常组(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IL-17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补肾法治疗阴虚火旺型CITP疗效确切;本治法可有效改善阴虚火旺型CITP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阴虚火旺型CITP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降低阴虚火旺型CITP患者血清IL-17水平,对机体免疫功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逐渐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教师有必要从中挖掘德育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在提升自身知识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思想体系,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使其不断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之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以人们对于餐饮行业的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影响较大的社会因素,就很可能会导致整个餐饮行业受到影响。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之下,现阶段的餐饮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由此可见,对于整个餐饮行业而言,想要稳步发展下去首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经营过程中的
近年来,各个电商巨头之间竞争激烈,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新零售追求的是线上线下和供应链的同步发展,突破了传统零售业的瓶颈,在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盘活了企业经济。然而新零售行业仍存在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人才缺失,技术不成熟等缺陷。本文以疫情影响下新零售行业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新零售现状,优化路径及未来新零售的发展方向展开讨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为支撑,实现人才、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学校、教师向课堂教学要效率,通过高效、低耗的精细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高涨需求。若从当前影响教学质量提升、阻碍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功效的要素着手改变,首先要以知识结构为抓手,助力学生形成完整、通畅、系统化的思维路径;其次应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设计富有思维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自觉的概括抽象掌握知识体系,重构解决问题的经
目的:观察本院益气滋阴法代表方剂-紫茜胶囊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h17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09月-2021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病房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且其辨证为气阴两虚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使用紫茜胶囊,对照组患者给予升血小板胶囊。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通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以“双减”实践为对象的“双减”政策研究,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文本从政策治理的方针、主体、对象、方式和支持等维度梳理“双减”政策文本,并探究其实践效用,同时,基于“双减”视角对减负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减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之所以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是由“阶层跃迁焦虑”、教育“利益共同体联盟”阻碍、评判学业负担高低的尺度以及能够“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