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东部红台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段砂岩储层为研究目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开展测井及录井资料综合应用,结合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以及物性等测试分析资料,系统进行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三段砂岩储层特征研究,在系统揭示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三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以及其在垂向与横向上分布特征的前提上;研究了西山窑组三段储层砂岩微观的岩石学、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明确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演化序列;在此前提上,揭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并建立储层评价标准,预测有利区展布,为今后的勘探与部署提供依据。综合研究显示: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三段储层砂岩是以中粒砂岩为主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分选中等,次圆状-次棱角状为主,碎屑颗粒间整体为点-线接触,颗粒支撑,孔隙式-接触式胶结型,结构成熟度整体表现呈中-差的特征,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特征。填隙物则主要是以杂基和胶结物两种形式产出,胶结物包括高岭石、方解石以及铁方解石含量较杂基高;硅质、黄铁矿、绿泥石和伊利石等自生矿物发育较少。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三段主要是发育浅湖亚相、前三角洲亚相以及三角洲前缘亚相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包括了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前三角洲泥以及浅湖泥沉积微相。在此前提上,结合储层物性对西山窑组三段砂岩储层研究表明,宏观上沉积相带控制有效储层的发育,其是有效储层发育的基础;其中利于储层区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微相沉积区,无效储层区为分流间湾、前三角洲泥等微相沉积区。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三段储层砂岩主要发育有剩余原生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以及裂缝。整体上是以剩余原生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其孔隙度(q)介于0.9%15.8%之间,均值7.63%,渗透率(K)范围为0.0552.8×10-3μm2,均值为0.38×10-3μm2,其属于低孔-特低渗型储层。研究区西山窑组三段压汞毛管压力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排驱压力相对中等,喉道半径小,孔隙相对略大,孔喉分选整体较差且分布不均匀,其连通性差。储层毛管压力曲线分为三大类:Ⅰ类是低排驱压力-微细喉道型、Ⅱ类为低排驱压力-微喉道型或中等排驱压力-微喉道型、Ⅲ类中等排驱压力-超微喉道型。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三段砂岩储层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破裂作用。从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来看,压实作用作为对储层物性破坏最大成岩作用,其对砂岩孔渗造成了不可逆的降低;在胶结作用中绿泥石、方解石、硅质以及高岭石等胶结物的发育整体上造成了孔隙与喉道的堵塞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但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物的产出对储层起到了一定的改善性,后期绿泥石集合体充填于孔喉中破坏了储层物性;而长石、岩屑、石英以及其他易溶成分经溶蚀作用后,发育了大量的次生溶孔,其整体善了储层物性;破裂作用的发育也进一步的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区成岩作用演化研究显示,其总体达到中成岩A期,部分井区可达到中成岩B期。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三段储层综合评价结果揭示,其主要发育Ⅰ类储层、Ⅱ类储层、Ⅲ类储层以及无效类储层。Ⅰ类储层作为有利储层区仅部分井区域分布;而Ⅱ类储层与Ⅲ类储层主要储层类型作为较有利储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