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膜联蛋白分子特征分析及其重组蛋白对小鼠PBMCs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ou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是一种全球性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中我国也是该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年以来该病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由于包虫病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尤其是免疫逃避机制尚不明确,导致该病的治疗及防控仅依赖于有限的药物及疫苗,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究虫体免疫逃避途径或许可以为将来包虫病的防控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研究根据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筛选出4个膜联蛋白基因Eg ANXB2、Eg ANXB18、Eg ANXB20和Eg ANXB23,并对克隆获得的基因全长编码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通过原核表达方法获得4个r Eg ANXBs并对重组蛋白的活性进行分析;通过对4个Eg ANXBs的组织定位、转录水平及蛋白分泌特性分析进一步探究其分子特征。同时,本研究还对r Eg ANXB18和r Eg ANXB20对小鼠PBMCs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究。主要的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一、细粒棘球绦虫膜联蛋白B2、B18、B20、B23原核表达及蛋白活性分析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Eg ANXB2、Eg ANXB18、Eg ANXB20和Eg ANXB23的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4个Eg ANXBs都具有膜联蛋白典型的蛋白结构和Ⅱ型钙离子结合位点(除Eg ANXB18外);通过原核表达方法获得4个r Eg ANXBs且重组蛋白均具有钙离子依赖的磷脂结合活性。二、细粒棘球绦虫膜联蛋白B2、B18、B20、B23组织定位、转录水平及蛋白分泌特性分析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q RT-PCR及WB等方法对4个Eg ANXBs的组织定位、转录水平及蛋白分泌特性进行分析,发现Eg ANXB2、Eg ANXB18、Eg ANXB20和Eg ANXB23都主要分布于可育囊生发层及原头蚴,而在不育囊和28日龄分节童虫的分布较少;与此一致的是,4个Eg ANXBs在原头蚴的相对转录水平也显著高于28日龄分节童虫。此外,WB结果显示4个r Eg ANXBs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且Eg ANXB18和Eg ANXB20属于分泌蛋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Eg ANXB2、Eg ANXB18、Eg ANXB20和Eg ANXB23可能与原头蚴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联系,且由于Eg ANXB18和Eg ANXB20属于分泌蛋白,二者还可能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从而参与寄生虫免疫逃避。三、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膜联蛋白B18、B20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影响本研究对r Eg ANXB18和r Eg ANXB20与小鼠PBMCs的结合情况以及对小鼠PBMCs增殖、凋亡、迁移、NO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r Eg ANXB18和r Eg ANXB20均对PBMCs具有调控作用,其中r Eg ANXB18既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同时又促进细胞凋亡、NO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而r Eg ANXB20虽然同样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但不影响细胞凋亡且抑制NO产生。
其他文献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重视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基于我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规模和各类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的预测,分别提出到2025年、2035年和2050年我国养老机构护理员需求约为242万、399万和533万。建议基于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开发标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护理人才中长期培育发展规划,加强法制保障,以开放性、多元化的思路,建设彰显“天医匠心”的老年护理人才队伍
期刊
油菜是全球市场上重要的的油料作物,脂肪酸的成分会影响油菜的品质及用途,而芥酸含量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b HLH型转录因子MYC2在JA介导的植物生长发育、抗逆胁迫和信号转导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外源JA会影响芥酸的含量,但MYC2是否参与芥酸合成的调控还不清楚。本文旨在对甘蓝型油菜BnMYC2转录因子进行功能分析,探究其在芥酸合成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今后油菜的品质改良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
学位
在疱疹病毒中,UL15、UL28和UL33基因编码的末端酶直接介导病毒DNA剪切和包装。研究显示,末端酶在胞质中复合形成后经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引导入核,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UL15蛋白NLS缺失后影响其自身的入核。目前对于DPV末端酶各亚基间相互作用情况及UL15蛋白NLS对末端酶和病毒的影响还尚不清楚。因
学位
绵羊痒螨(Psoroptes ovis)是寄生于家养和野生动物皮肤表面的一种常见外寄生虫,其具有高度传染性,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同时危害野生动物的生存。P.ovis引起的皮肤损伤是宿主的主要病变,皮损区呈现以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主的皮肤炎症反应,且EOS的数量与P.ovis感染严重程度和易感性密切相关,表明EOS的聚集可能对P.ovis致病具有重要作用,但具体哪些P.ovis抗原可促
学位
株高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作物矮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抗倒伏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加种植密度和提高产量。目前已发现了大量玉米矮秆基因,但由于不良性状的连锁及矮化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可供育种利用的玉米矮秆种质资源有限。因此,发掘新的玉米矮秆基因,研究其矮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玉米矮秆突变体K718d、野生型K718及其F2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BSA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定位矮秆基因;利用RNA-
学位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小RNA分子。在病毒感染中,miRNA能通过调节基因转录来调控病毒的增殖。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链正股RNA病毒,主要感染禽类。miRNA在其它黄病毒感染中生物学功能已有许多报道,但在DTMUV感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 fibroblast,DEF)中相关报道较少。研究DTMU
学位
芽囊原虫(Blastocystis)和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E bieneusi)是目前常见的两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在我国的人类、伴侣动物、家畜、野生动物中均有相关的报道,但目前还未有关于林麝源芽囊原虫的报道,林麝源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报道也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探究芽囊原虫及毕氏肠微孢子虫在圈养林麝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人兽共患潜力及芽囊原虫对宿主肠道菌群的影响,从
学位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是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产生的重要毒力因子。介导PMT细胞毒性的宿主因子及其机制尚不清,本研究旨在探究宿主细胞趋化因子-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介导重组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Recombinant Pasteurella
学位
目的 调查结直肠癌患者经济毒性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毒性采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6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经济毒性应对策略简答表进行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经济毒性总分为12.50,其中高经济毒性患者占82.0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患病前就业情况、家庭储蓄、患病年限、临床分期、造口及其造口并发症、合并症进入回
期刊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为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感染鸭等禽类,引发浆膜炎、败血症等症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存需要血红素和血红蛋白作为营养物质,但是关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对血红素转运机制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将RA-CH-1株的B739_1416鉴定为一种TonB2依赖性的血红素受体,并将其命名为Rhu R(Riem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