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苯乳酸的乳酸菌筛选及arat基因敲除对其合成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g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广谱抑菌物质,因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防腐剂更加优良,不仅能够应用于食品行业抑制多种病原菌,同时能够应用于医药甚至是化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多数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能够自身代谢产PLA,因大多数LAB为公认的食品级安全(GRAS)的微生物,以其作为出发菌株生产PLA在食品行业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既避免了化学合成法中产生的有毒中间产物,又避免了工程菌发酵产PLA所带来的非食源性菌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LAB的天然代谢产物之一,对其合成代谢调控的研究非常重要。但目前LAB代谢产PLA的研究较少,PLA的合成代谢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本文首先对苯乳酸的特性和应用以及其生物合成进行了综述,对苯乳酸及其生物合成形成系统的认识。2.通过溶钙圈及HPLC检测筛选到一株具有产PLA能力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8727)。以该菌株为实验出发菌株,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发现多株干酪乳杆菌菌株来源的PLA代谢途径中的芳香族氨基转移酶基因arat序列同源性高达99%,揭示出该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以该基因所提供的序列信息进行引物设计,以重叠PCR的方法构建基因编辑质粒arat-p LCNICK,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该菌株的arat基因进行敲除,得到一株arat缺失菌株L.casei 1.8727Δarat。3.通过HPLC方法测定L.casei 1.8727Δarat菌株产PLA的变化,发现在发酵72 h时,PLA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约66.7%,而苯丙氨酸(Phe)比出发菌株提高约57.8%,该结果表明arat基因的缺失对L.casei1.8727菌株产PLA与Phe的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首次在L.casei 1.8727中成功应用基因编辑手段敲除了arat基因,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合成代谢Phe的能力,arat作为PLA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其缺失并未使PLA产量下调,而是促进了PLA与Phe的合成,证明干酪乳杆菌中可能存在其他的代偿途径,arat基因缺失所造成的代谢流的改变提高了PLA与Phe的产量,同时表明PLA的合成代谢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参与,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网络。本研究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PLA的合成代谢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推动了PLA合成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同时本研究中所运用的基因编辑系统及方法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干酪乳杆菌的基因敲除操作,为后续PLA合成代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文章对将来PLA的合成代谢研究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大国,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高达7108.5千公顷。201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总计为6480.36万吨,其中虾类养殖总产量为216万吨。目前,国内鱼类的投饲设备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虾类的投饲还依靠人工抛撒。移动式虾类养殖投饵船作为一款小型的机械化和智能化的投饵装备,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虾类养殖的投喂质量,提高养殖虾的品质。目前移动式虾类养殖投饵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路径控制、投饵策略
涌浪是海面极为重要的波浪形式,产生于源区风浪,离开风的作用区域后继续传播、变形并发生能量耗散。涌浪在时空上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其重要性得到了强调,备受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涌浪普遍存在于全球海洋,且在大部分时间占主导作用,影响海气间能量和通量的交换形式。涌浪的空间尺度较大,因其传播距离远,持续作用时间长,往往蕴含巨大的能量。东海是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西接中国大陆,东边至琉球群岛,濒临西北太
21世纪以来,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特别是全海深(11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引发了新一轮科技竞赛。载人深潜器在工作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多次下潜-工作-上浮的过程,从而深潜器的耐压壳也会经历加载-保载-卸载的循环过程。并且,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和水下作业时间随着每次执行任务的不同都会发生变化。要保证潜水器服役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合理计算耐压壳结构在这种复杂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基于断裂力学的方法在金
航海通告与海图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航海通告是海图改正和数据更新的重要信息源,海图工作人员通过解析通告数据及时完成海图更新工作,保证海图的现势性,以解决海上船舶的航行安全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海图制图行业以及航海通告的发布中,电子航海通告数据资料快速并准确解析成为海图改正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随着海区范围不断扩大,航海通告不断增多,海图工作人员经常性的解析大量通告,不能及时满
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有利于人类对深海资源的开采,载人舱是其关键部位,其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保障潜水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由于海底环境恶劣复杂,载人舱耐压球壳在服役期间承受高压循环交变载荷,容易在应力集中部位(如焊缝区域)产生塑性应变及疲劳裂纹,经过长期循环累积损伤引起耐压结构的疲劳破坏。疲劳断裂失效形式是服役潜水器的主要破坏模式,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准确预报,有利于对其疲劳寿命做出有效评估。本文
深海考古“发现难,深度大”。相比于考古船及水下有缆遥控机器人ROV,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因具有自主性高,工作范围广及成本低等特点而备受考古界瞩目。为满足对深海遗迹广泛探测、定点精细探测以及长周期作业的考古作业需求,本文对水下考古专用AUV进行外形设计、运动稳定性研究及优化等研究,设计阻力低,容积大且运动稳定性的考古AUV壳体外形,为考古AUV的壳体设计与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首先
人工地物是海图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它毗邻海岸带,易受到自然、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传统制图模式中,制图人员需要不断搜集海事、交通、航道等部门发布的印有人工地物变化信息的纸质发布文档,进行分析处理,后应用于海图改正中。该种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难以保障人工地物信息的时效性。当前,越来越多的相关部门选择用互联网发布人工地物信息,具有更新速度快、发布面广等特点。因此,快速获取、处理
淡水鱼因价格实惠且味道鲜美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草鱼作为中国淡水鱼产业中的重要品种,是一种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的淡水养殖鱼类。2019年全国草鱼产量达到553.31万吨,占淡水鱼总产量的21.72%。目前由于冷链物流、在线购物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群体的变化,过去鲜活售卖方式呈现逐渐被冷链物流细分化鱼类分割肉产品取代之趋势。草鱼因蛋白含量高且易受微生物感染导致腐败变质,因此研究针对草鱼分割(肉)产品采用
暗纹东方鲀因其肉质鲜嫩,广受消费者的喜爱。2016年我国河鲀政策开放以来,河鲀养殖产量逐年增加,但有关河鲀加工产业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此外,新鲜暗纹东方鲀极易腐败变质,因此探索适合暗纹东方鲀的干燥技术能够调整河鲀发展产业结构,使河鲀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化,对于推动暗纹东方鲀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暗纹东方鲀为对象,采用热风干燥、热风辅助射频干燥以及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暗纹东方鲀进行干制处理,探
以马铃薯淀粉为成膜基材,壳聚糖和纳米TiO2为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法将1%(w/w)壳聚糖乙酸溶液与5%(w/w)马铃薯淀粉糊化液,按照4:6(w/w)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加入0.1%(w/w)纳米TiO2流延成膜,制备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马铃薯淀粉/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膜(P+Ch+TiO2)。通过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