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历史的演进如同浪潮般滚滚向前,历史不会停滞,但历史却可能会重演,因此,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湮没在岁月的洪流中,对历史真实的认知逐渐衰退,进行历史记忆的挖掘与保护、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尤为重要。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取材于历史史实,利用自身创作优势将历史记忆视听化,完善历史话语体系,再现历史史实画面,实现历史记忆的构建与传播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演进如同浪潮般滚滚向前,历史不会停滞,但历史却可能会重演,因此,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湮没在岁月的洪流中,对历史真实的认知逐渐衰退,进行历史记忆的挖掘与保护、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尤为重要。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取材于历史史实,利用自身创作优势将历史记忆视听化,完善历史话语体系,再现历史史实画面,实现历史记忆的构建与传播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历史记忆构建研究”这一选题,具有十分广阔的研究空间、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论文结合自己的毕业实践,基于记忆理论、影视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践研究法,分别从历史记忆的探寻、符号载体和视听呈现三个方面对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历史记忆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同时,论文将理论研究与毕业设计的创作经验相结合,为理论的研究提供实践的支撑,丰富理论研究的相关内容。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在绪论以及第一章中,本文梳理了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历史记忆构建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对“走近历史”与“走进历史”两者的辨析,论述如何把握创作的可行性与整体性以及如何赋予历史话语真实性与艺术性的问题,即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走近历史”,做到对选题的可行性分析和整体性把握;通过与见证人(历史的亲历者及其后人)、复述者(历史的研究者及知情者)的深入沟通以及创作者对已知信息的深度整合“走进历史”,完成纪录片主题提炼和解说词写作等前期创作工作。第三章基于影视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梳理了构建历史记忆的载体——符号,通过引用“现象界”“想象界”和“象征界”三个概念,将呈现历史记忆的符号梳理为物质符号、影像符号和意识符号三大层次,“现象界”的物质符号包括历史场所、历史遗物和历史人物;“想象界”的影像符号包含真实纪录影像、影视翻拍资料和情景再现;“象征界”的意识符号囊括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人文历史纪录片实现历史记忆的构建需依托对这三类符号的挖掘与呈现。第四章借助视听元素的艺术呈现手段,结合自身创作经历,探讨历史记忆构建最终的创作与表达。视觉元素方面分析了拍摄过程中设计景别与构图再现现实的历史空间、运用色彩与光线构筑历史画面的艺术感;后期过程中通过画面剪辑营造历史影像节奏、利用动画特效制作实现历史画面的复现。听觉元素方面借助同期声、音乐、音响构建历史真实,合理利用声画关系营造历史的氛围,从而实现历史记忆的构建。论文对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历史记忆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从前期的调研、文案工作,到符号载体的选择,再到最后的视听呈现,在保证历史记忆真实性的前提下,丰富其表现手段,凸显其艺术价值,为留存历史记忆、传承历史文化提供艺术的载体,并为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早年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生态效益的破坏式开采挖掘矿山,遗留下了众多废弃矿山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山及其周围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与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重不符,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的
在媒介与记忆研究的视角下,纪录片《无穷之路》的记忆文本对贫困群体、扶贫工作者和节目主持人陈贝儿的个体记忆进行了细致呈现。通过对多个典型案例的讲述,《无穷之路》展现出参与脱贫攻坚事业的群体影像。借助纪录片这种数字媒介,多元群体在彼此交流间实现了个体记忆的互动、分享与传播,对构建塑造社会认同的集体记忆有促进作用。《无穷之路》这部作为纽带、桥梁、平台的纪录片,见证、记录并储存了关于脱贫攻坚的个体记忆和集
<正>乡镇(街道)(以下简称乡镇)作为基层治理主阵地,行政诉讼案件多、败诉率高以及信访量大,是法治建设体系中工作最薄弱、矛盾最集中的短板所在。合法性审查作为预防性法律制度,其在乡镇层面的审查质效直接关乎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本文立足浙江乡镇合法性审查探索实践,深入研究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路径,为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SADS)是由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引起的仔猪急性腹泻、呕吐、脱水、体质量骤降,最终导致死亡的一类急性传染病。为制备SADS-CoV刺突蛋白(S1)的多克隆抗体,通过PCR扩增得到SADS-CoV S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出重组质粒pGEX-6p-1-S1。测序结果正确后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
目的 探讨双硫死亡相关基因(disulfidptosis-related genes,DRGs)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及免疫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中下载胰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体细胞突变数据及对应的临床信息,从已知的15个DRGs中筛选出在胰腺癌中发生突变的DRGs,通过共识聚类算法识别出DRGs亚型,然后分析识别出的DRGs亚型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免疫细胞浸润和功能富集通路的关系,进一步
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参与物质代谢、蛋白合成、解毒、凝血和免疫等各种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功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xCT)是一种介导氨基酸转运的跨膜蛋白。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LC7A11参与多种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SLC7A11可以调节氨基酸代谢、氧化还原稳态及铁死亡等
大浪弘川,孕育中华文明,黄河故事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之中,因此,观黄河便能知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确立,让黄河文化再次勃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奔赴沿黄省区考察调研,足迹踏遍大河上下。黄河题材纪录片将抽象的“黄河文化”具体化,从个体故事出发,探寻共性追求,用饱含底蕴的文化唤醒受众的文化记忆,是中华儿女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黄河题材纪录片搭建起人们了解黄河的一座桥梁,成为文化内涵和情
本研究从跨文化视角出发,通过文化记忆和符号学的理论框架,对摄影艺术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目的在于深化对摄影作品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拓展符号学在摄影研究领域的应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并为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符号学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文化记忆与符号学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本文先探讨了文化记忆与符号学理论在摄影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接下来通过对不
假禾谷镰孢巨型双链RNA病毒1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megabirnavirus 1, FpgMBV1)是从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弱毒菌株FC136-2A中发现的一种真菌病毒。FpgMBV1共编码4个蛋白质,其中FpgMBV1-P4由26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功能未知。本研究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反转录PCR (rever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承载着社会广大民众的集体记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非遗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创作者将镜头对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已经成为了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涌现出如《指尖上的传承》《了不起的匠人》等一批制作成功的影视作品。这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全新的样貌走进大众的视野中,纪录片创作者们正力图以一种符合新时代审美的创作方式建构文化记忆,有效实现了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