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unyan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美术教育不管是在社会普及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处在一种被“误解”的状态。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人在面对一幅绘画作品或是一件艺术雕塑品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以,有些甚至会嗤之以鼻。认为这些东西是艺术家的事与“我”无关,绘画作品更不能为“我”的生活带来实质的影响,我看它干嘛。尽管美术教育一直都被定为学校本体教育科目,但实际中,仍未提到应有的高度被重视,反之,一直被大家视作为附属科目,当成是调节学生繁忙生活的“调剂品”。然而,美术教育这一赋有“人文”教育特质的教育命题,早已被提到“关系人类未来”的日程,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历了国内外无数学者的潜心研究和实践验证。著名的艺术史家克拉克(Kenneth Clark)曾将沙特尔的教堂和提香的绘画比作为指引人们走出绝望之际的“明灯”,并认为艺术杰作可以拯救人类的自信心;列维(Albert William Levi)曾如是说:“当我们在体验作为‘人文’的各种艺术之际,我们务必将其解释为一种需要,借此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现实状况、价值观念与奉献精神。因为,艺术不仅生动具体地表现生活,激发相像力,整合某一社会或时代的不同文化要素,而且还呈现出我们所效仿或拒绝的各种样板模式、视野和抱负,……”;人文哲学家考夫曼也曾提出,艺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教导人们如何去欣赏艺术之美,而且还可以培育审美的眼光,批判的思维,更可以使人们自愿的从事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在这里所提到的艺术教育所能发挥到的作用,正是传统的人文目标。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指出,美术中除了“美育”亦有“德育”,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世界观。我们应该当将美育与智育相辅进行,最终达到德育的目的。民国时期,教育家林风眠先生倡导要以突出和强调“美”的美术教育来改造人心,并以此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1928年国立艺术学院的建院宗旨中,更明确提出美术教育最终要以“社会美育”为宗旨。时至今日,美术教育已不单纯是为“强国健民”的意义而存在,它又被赋予于了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意义。现代学者冯晓阳在《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与传统》一书中提出: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对美术教育价值存在的一种总体的选择和评判,并涉及到美术教育与人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问题,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其教育功能、价值和目的,研究美术教育价值取向问题可以从中获得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是实践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常锐伦于2000年在《美术学科教育学》一书中,从学校美术学科教育的角度,针对我国当前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指出我们应当仔细审视对美术学科教育功能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美术学科教育实践的自觉性,更有利于学科教学的价值实现。在他提出的美术学科教育功能的五点中,明确地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促进人格优秀特质的人性发展”和“社会舆论宣传”定义为现代美术学科教育的功能。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完善人格”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为人们所共识的,它的“人文”涵义亦在于此。美术教育不尽是为了将人培养成画家,而是教导人们要是正确的方法去思考、观察、判断和表达,强调对人文的关怀,对人格塑造的必然特征和对保证社会稳定、延续发展的决定作用。
其他文献
以配电网为背景,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多应用场景下储能出力特性,建立基于动态响应能力、功率支撑能力、容量支撑能量、有效汇聚时间、系统稳定性、系统故障率等因素的分布式储
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分流等方面探讨职高美术课的教学改革。
2002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对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汇教学变成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教学生词汇不如教他们如何有效地使用词汇学习策略。因此,英语词汇策略就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
<正>1.前言腹痛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腹痛是小儿来门诊诊治和住院的常见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就学、身心健康和家庭的经济和生活质量。小儿腹痛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又有多种
会议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lineaticollis (Heller)是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重要害虫。利用CLIMEX气候模型 ,对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 ,海南省、广东省、广
草履蚧,俗名草鞋虫、树虱子,属同翅目绵蚧科草履蚧属,主要为害核桃、苹果、柿、桃等树种。近两年来,在我市大部分果园中都有发生,严重的会导致推迟发芽或无法发芽而造成枯枝,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写的作文与平时自己的写作不同,它要受到种种限制,如题目、内容、体裁、表现方法、字数等,考场作文更是如此。而这些要求又篇篇不同,年年不同,无规律可循,致使学生
基于场域理论和对话理论,笔者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实证法等针对教学实际中的教师话语权丧失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话语权的概念,分析出教师话语权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