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外观品质与内部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黑龙江省绝大多数农民心中分量极重的主栽作物,是近几年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据统计播种面积已达6000万亩,占全国的40%,产量更达全国的5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供求的主要矛盾己从数量的不充足转为质量的不理想。以稻米为例,我国的产量近2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品质差,导致销量低,积压严重。我省大豆出口量也呈下降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谷物品质检测技术落后,使出口谷物混等混级,良莠不齐,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由此可见,提高我国粮食质量、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和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谷物的外观品质检测和内部品质检测研究,对提高我国粮食的市场竞争力和指导育种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研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产自黑龙江省的大豆为样品,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了大豆的外观品质检测,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进行了大豆脂肪酸含量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图像基础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适用于大豆外观品质检测的图像处理算法。 (2)研究了静态情况下的外观品质检测系统,实现了大豆灰斑病的检测。该系统在采集图像时允许籽粒相连,降低了硬件加工成本,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3)对于大量粘连大豆籽粒图像的分割问题,提出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滤波算法和改进的分水岭分割.算法,使该问题得到了解决,为后续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4)利用瑞典波通公司生产的8620型近红外仪获取了来自黑龙江省生产的25分大豆样品的光谱数据。 (5)利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得了所收集的25份大豆样品的五种脂肪酸的含量。 (6)对不同光谱预处理与数学处理对建立定标方程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后,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主要技术手段建立了大豆脂肪酸含量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粉末样品建立定标模型,并用未参与定标的一组样品作为检验集对模型进行检验,经过大量的检测实验,并参照国内外众多资料,总结了检测误差的原因,根据实验情况总结了降低检测误差的方法以及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其他文献
嵌入式系统是继网络技术之后,又一个新兴的技术发展方向。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性能强、功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行业应用的突出特征,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国防、消费电
本文以配电系统自动化为背景,将地理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与电网的管理相结合,将各种图形、地图、数据信息统一共享,对于合理规划电网,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组件式GIS的设计思想及其特点,并选定组件式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简称配电GIS)涉及部门多、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这造成程序开发周期变长以及软件的难以维护,扩展原来功能也将面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子已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车上网络技术已成为汽车电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局部互联网络LIN(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金盾工程的指引下,治安管理信息化取得了空前的进展,但当前已有的大部分系统都存在着扩展困难,无法跨平台运行,与公安部门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考
随着我国水环境因子监控系统的发展,在现代工农业中,水环境因子监控系统对水环境因子的监控和分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环境因子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并在此
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已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在中医脉象仪方面的研制和压力脉图
颜色是自然界物质的最主要的客观属性之一。长期以来对颜色表征仅限于主观的形容词汇,更谈不上定量的测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实时、便捷、定量的测色仪器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
在市场上存在许多国内国外的DCS组态软件产品,这些产品一般都是使用VB、Delphi或者C++语言开发。而当前DCS组态软件要求具有网络化和开放化的特点,要求组态软件与上层软件和硬
随着人们对微观领域更深入地探索及微机电系统的迅猛发展,微装配与微操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及研究。微装配机器人是结合微操作技术和机器人装配理论的产物,是目前微装配与
本文源于某国防预研项目,设计并实现了浮空探测系统的稳定伺服系统控制器。 动基座条件下要实现对目标的稳定跟踪,需要一套可靠的稳定伺服系统。这类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必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