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与历史的“对话” ——安娜·伯恩斯《送奶工》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娜·伯恩斯是目前备受瞩目的北爱尔兰女作家。2018年她凭借新作《送奶工》斩获当年的布克奖。伯恩斯于1962年出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一个普通工薪阶级的天主教家庭。生于长于北爱尔兰的伯恩斯深受当地复杂社会环境和连绵不断战火的侵扰,持续了三十年的北爱问题更是在伯恩斯的生命中占据了较大比重,给她带来了许多痛苦的回忆,但同时也成为了她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伯恩斯先后创作的几部作品都是以这一问题时期为背景,通过其细致别样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再现了当时的各种暴力冲突,普通民众所遭受的折磨与压迫,以及其所遗留下来的诸如心理创伤、身份认同与归属等社会与历史性问题。在北爱尔兰正值和平进程的今天,伯恩斯的《送奶工》仍然是以这一历史时期为故事大背景,彰显了她对那段过往历史的深刻记忆以及反思。目前由于《送奶工》这部小说的出版日期(2018)较为短暂,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国内对其的研究,且研究大多涉及叙事手法、创伤与性别研究等,此外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相关书评。简而言之,目前对该部作品的深入研究还比较少,仍有大量空白等待填补。因此,本文拟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以及“颠覆”和“含纳”这三方面对《送奶工》历史书写和小说文本与历史的对话性进行解读。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包含安娜·伯恩斯的个人介绍、创作经历和《送奶工》故事情节梗概;梳理国内外对伯恩斯该部作品的研究现状;介绍新历史主义基本发展脉络和主要思想,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部分由第一章到第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从“文本的历史性”这一角度对小说文本进行探讨。小说文本通常受到一定社会,文化和政治等的影响。伯恩斯将自己的个人经验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在《送奶工》中她以贝尔法斯特为背景刻画了一个集权强权社会,以及普通民众在这样的社会下所遭受的双重创伤。该部小说于2018年出版并获得当年的布克文学奖而被广泛熟知。其中,小说中有关女性遭受性侵的情节恰好与当时的Me Too运动相呼应,因而又被读者赋予了新的解读意义。另外,彼时恰逢英国脱欧之际,小说中对北爱问题的重提既将那段有关爱尔兰、北爱尔兰和英国的过往历史重新拉回大众视野。又引发了北爱尔兰何去何从的思考。第二章主要从“历史的文本性”这一角度对小说文本进行探讨。“历史的文本性”意指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谁都无法真实的去感知历史,只能通过现有的文字、文本等媒介载体来感知。文本是特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是历史的一部分,也参与历史建构。新历史主义注重对小写历史的挖掘,以此揭示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送奶工》这部小说集中讲述了小人物在北爱问题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对边缘人物在社区和家庭中的个人经历诸如精神异化和身份危机等问题的分析,指出该部小说从侧面反映了问题时期的残酷以及它给普通民众所带来的沉重创伤。另外,新历史主义学家海登·怀特指出历史叙述与文学叙述具有相似性。这部小说通过运用不同的文学写作技巧增强了文本对北爱问题时期的反映与塑造。第三章主要从“颠覆”和“含纳”这一角度对文本进行了分析。颠覆和含纳是格林布莱特受到福柯微观权力的影响而提出的重要观点。他指出颠覆和含纳都是权力的产物,二者相辅相成。伯恩斯在《送奶工》中刻画了一个父权制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极权强权社会。在这一社会环境中,女性成为受压迫的主要对象;男性是父权制社会中迫害女性的参与者,同时,他们也是极权强权社会中的受害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在被畸形社会压迫的同时,又凭借个人努力不断地对其进行着反抗。《送奶工》虚构了各种对主流意识具有颠覆作用的社会边缘人物。通过“颠覆”,伯恩斯在小说中建构了性别权力话语。但是小说人物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是在权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它受制于主流话语,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颠覆。最后一部分是结论。结论总结了文本与历史的关系,结合伯恩斯的个人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总结了伯恩斯在《送奶工》中所表达的有关北爱问题的历史重建,以及有关边缘人物所遭受的创伤经历。同时指出本文通过采用新历史主义这一视角,对该部作品进行解读具有一定新意,既丰富对该部作品的解读,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有关诸如北爱问题和女性权益保护的思考。
其他文献
报纸
四川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产糖大省,拥有悠久的甘蔗种植与制造糖品的历史,这得益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断革新的产糖技术。四川种植大量甘蔗,成熟后进行加工成为一系列的糖制品,在生产与市场流通方面,进行商品生产销售。近代川省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糖品消费,加速了固步自封的小农自然经济向对内外同时开放的商品经济的转型。历史时期消费的糖品,随着我国糖业经济的发展及民众用糖的广泛及认识的不断加深,糖品的消费对社会经济
学位
伍绮诗是当代美国新兴的华裔作家。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经过六年的精心打磨,2014年出版后,立刻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小说不仅被多家媒体评选为2014年度最佳图书,而且斩获多个文学奖项。《无声告白》讲述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悲剧。故事触及了美国少数族裔的种族身份问题,探讨了性别与角色定位,家庭关系,自我价值追求等问题。莉迪亚之死,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假象,家庭成员有未曾说出口的
学位
奥斯卡·王尔德唯一的小说《多里安·格雷的画像》自1890年在利平科特月刊上发表以来,一直在研究享乐主义、道德、艺术和美学问题。王尔德以其令人震惊的叙述攻击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道德原则。反过来,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可耻的,现代评论家模棱两可地表达了这部小说,并不断指出令人发指的罪恶和罪行。顺应道德批评的潮流,连现代学者都在研究《多里安·格雷的画像》,重点研究性行为,批判性地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物质衰退。小
学位
上个世纪末,关于服务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研究才开始萌芽,其讨论了莎士比亚如何利用服务来运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问题。纵观目前关于服务的国外研究,不乏详尽深刻之作,但对于莎士比亚通过服务所建立起来的道德批判,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却少有关注。本文借助服务以及道德的理论,以十六世纪的威尼斯历史背景为依托,从剧中人物对服务的态度以及实践切入,分析《奥瑟罗》中三种类型的服务关系,继而考察了服务与道德之间“相互作用
学位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格兰趋向强盛和建立民族国家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位期间,伊丽莎白一世不但成功地维持了国家的统一,避免了宗教问题造成国家分裂,还带领英格兰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其一跃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既洋溢着英格兰建立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又充斥着地理大发现时期英格兰对异域的焦虑和欲望。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克里斯朵夫·马洛在其戏剧中没有直接呈现英格
学位
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生活在一战和二战时期重要的美国南方作家,相较于同时代其他南方作家所更多地体现出来的小说的家庭主题,麦卡勒斯以她有创造力的写作风格独领风骚。她的作品产量不大,但作为美国南方的著名作家,她为南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51年出版的第四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她的著作之一。这部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三位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本文拟从卡罗尔·吉利根的关怀伦理思想出发去解读卡森·麦卡勒斯的《
学位
詹姆斯·乔伊斯历来被认为是一位为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性贡献的作家。乔伊斯虽然并未留在祖国,但是他的心始终牵挂着爱尔兰与都柏林,都柏林的地理在小说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中运用到的叙事手法历来受到批评家们的关注与研究。斯蒂芬在这座城市成长,城市的地理展现手法的变换,地理位置的转换都表现了主人公斯蒂芬看世界的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加布里埃尔·佐伦的空间理论以及热奈特与查特曼的叙事学理论,来探讨斯蒂芬的
学位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是一位杰出的美国犹太裔作家。《冤家,一个爱情故事》是辛格第一部以美国作为创作背景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赫尔曼和他的三个妻子之间纠缠不清的情感关系。目前对《冤家,一个爱情故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性关系、创伤记忆、犹太传统与美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希特勒大屠杀的沉思等方面,对主人公的人
学位
霍桑名作《红字》自1850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象征主义、基督教伦理、心理分析、原型批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接受美学、叙事理论、比较研究等批评视角构建了主流的研究常规。具体到女性主义维度,学界主要关注19世纪女权主义浪潮、霍桑独特的家族史、以海斯特为代表的社会第二性等议题,鲜有涉及《红字》性别二元对立观的系统研究,由此凸显了本研究的价值缘起。西方学界的性别二元探究源远流长,美国女性主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