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侧重于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研究。传统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忠诚,“对等”是衡量翻译优劣的最高准则。然而,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对等”在传统翻译中的统治地位,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性,把翻译的焦点从再现源语文本转向创造目的语文本,从关注源语文本转向关注目的语文本以及译者,从而有效解决了戏剧翻译中为读者阅读欣赏还是为舞台演出,以及为适应舞台演出而作的改变与文化信息的传递这两对矛盾。因此,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戏剧翻译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著称,因此重塑原作的内容和风貌给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指导,介绍了当今的戏剧翻译的主要译论,分析了戏剧翻译的特点与矛盾,对《茶馆》的两个英文译本从语言特点和文化因素的处理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探讨两译本的不同之处。两位译者英若城和John Howard-Gibbon都展示出各自对中英文非凡的驾驭能力,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汉语戏剧英译的范例。相比之下,英若城的译本充分考虑到了戏剧翻译的舞台演出的目的,采取灵活的意译策略,而John Howard-Gibbon的译本则突出了信息的对等,更多地采取了直译的方式。因此,英若诚的译本更适合舞台演出,而John Howard-Gibbon的译本更适合文本阅读。
本文强调了两点:第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戏剧翻译的适用性。依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译者首先需要对翻译目的进行准确界定,究竟是为了阅读欣赏还是为了舞台表演。不同的翻译目的会产生不同的译本。第二,作者认为译者有权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尤其在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需求,根据目的语的文化和戏剧传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的传递源语文化信息,使目的语观众产生共鸣,从而取得戏剧演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