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安徽省各地市业余体校、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及一线运动队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运动员数量、质量,运动训练目标、动机,文化学习与训练、输送与考入高校;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基本情况,岗位培训与职业素质;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项目布局现状——传统项目布局,(二、三线)各项目人数分布,与体育强省竞技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比较;影响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教育与就业制度情况的影响因素、教练员队伍的因素、场馆设施因素、独生子女现象,对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其影响的社会因素,找出对策。结果表明:安徽省竞技体育从摔跤等重竞技项目入手,初步实现三步走方针的前两步;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上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一线队员过少,且质量不高、尖子不尖;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好,但学历层次低、对待遇普遍不满,科研能力和与科研人员合作情况差,理论知识匮乏,科学文化知识有待提高;竞技体育项目设置过少、优化效果差、结构也不合理,重点项目与国家重点发展的奥运项目契合度不高,许多项目运动员与教练员比例严重失调;培养资金主要来源于体育局投资,训练、竞赛经费短缺,场地设施不足,培养单位的培养目标制订较为合理,培养职、专业运动员和向高校输送成为了主要目标;安徽省目前发展竞技体育政治环境良好,经济实力处于全国中上游,但发展势头迅猛,且拥有6100万人口,所以具备成为竞技体育强省的基本条件。本文旨在为安徽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决策性依据和参考,以进一步推动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