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用T&T嗅觉方法检查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前与术后嗅觉功能改变,探讨慢性鼻窦炎嗅觉功能与鼻内窥镜手术的关系;通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其术前及术后嗅粘膜超微结构变化,来了解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嗅区粘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嗅觉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30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6岁。病史0.5-2年。男性19例,女性11例。手术前经鼻内窥镜于嗅区上鼻甲所对应鼻中隔处用骨膜切开刀切取嗅区粘膜,约1.5x1.5mm取材后时迅速浸入生理盐水中漂洗3次,每次5s,随后经4%戊二醛固定→5.5%EDTA脱钙→1%锇酸固定,经脱水、浸透、包埋、聚合、超薄切片和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嗅上皮超微结构;随后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均采用Messerkingers术式。于于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患者鼻腔粘膜及嗅觉功能改变;并于术后6月复查时,再次于同一部位,取同样范围组织,经同样方法处理,经透射电镜观察嗅上皮超微结构,与术前相对比,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
研究结果: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者嗅上皮,其嗅上皮超微结构变化主要有以下2个特点:1.嗅上皮超微结构变化与嗅觉功能减退的关系:嗅觉功能减退不明显时,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支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消失、嗅泡及嗅纤毛变性、纤毛化生等细胞表面超微结构轻度异常现象。当嗅觉功能中度减退时,嗅上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异常更加广泛,并出现支持细胞上部大量空泡结构、基底细胞退行性变等,但嗅上皮4种细胞形态清晰可辨。在嗅觉功能重度减退或嗅觉丧失时,其上皮细胞表层超微结构消失,各种细胞结构不清。细胞核染色质呈斑块状凝聚、核固缩;细胞质内出现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嵴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空泡状或减少;细胞内出现较大的空泡等改变。上述这些病变特点说明炎症导致嗅上皮细胞由表层及里层各种超微结构异常的程度与嗅觉功能减退程度呈正相关。在呼吸上皮化生的区域支持细胞和嗅泡样结构与丛状纤毛间隔分布,与嗅泡样结构相对应的上皮细胞内可见嗅细胞核,在支持细胞和嗅泡样结构较多区域可见较多的嗅细胞核,显示了嗅上皮细胞在呼吸上皮细胞化生区域呈岛状分布的特点。2.其中嗅上皮超微结构的变化与嗅觉恢复的关系:主要为嗅泡和嗅纤毛病变则嗅觉障碍可以恢复,单纯的嗅泡或嗅纤毛病变是一种可逆或较轻度的病变。只有嗅泡或嗅纤毛病变的嗅觉缺失鼻窦炎患者,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去除鼻阻塞性因素之后,术后随访6个月,嗅觉可完全恢复正常,且嗅泡或嗅纤毛基本恢复正常。嗅上皮超微结构病变明显或严重者嗅觉障碍难以恢复,反复炎症波及嗅上皮深部致使嗅细胞和基底细胞严重变性,不仅大量嗅细胞丧失,基底细胞亦失去补偿嗅细胞的能力。嗅细胞减少造成嗅上皮萎缩是由于其自身病变缺失和基底细胞丧失作为干细胞补偿嗅细胞能力。在鼻内窥镜手术去除阻塞性因素以及改善嗅区微环境后,根据嗅上皮细胞保存程度,嗅上皮的超微结构不同程度恢复,嗅觉也可不同程度改善。
研究结论:炎症导致嗅上皮细胞由表及里各层的超微结构异常程度与嗅觉功能减退程度有关;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患者嗅上皮超微结构变化与鼻窦炎分型、分期无明显相关性。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解决其鼻腔通气障碍及嗅粘膜炎性反应消除后,嗅上皮超微结构可有不同程度恢复,嗅觉也可以有不同程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