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模现象是中国现代史上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没有象新中国那样如此大规模地倡导和塑造英模。新中国前十七年,即1949—1966年,是英模文化蓬勃兴起的重要时期。对于英雄模范、先进典型群体的研究,学术界以往专注于对英模个人或群体进行客观性记述或政论性评述;而较少将其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进行理性的学术解读。笔者将“十七”年间不断涌现的英雄模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结合其时代背景,从整体上进行考察,欲以英模人物谱系的构建为切入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构成英模文化的主体——英模人物的心态、品德、家庭与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进行解读;从而揭示英模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机制。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英模人物谱系为主线,通过构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英模人物谱系;来尝试构建中共倡导的革命英模文化史学体系;并从这个英模人物谱系的推演,深入探讨中共倡导的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共红色意识形态的流变;同时,通过考察这个英模人物谱系,进一步反思社会文化单一格调的局限性。基于以上所述要旨,笔者将“十七年间的英模文化研究”分十章进行阐释。即:英模文化形成的历史因缘,着重探讨英模文化的历史渊源、革命英雄主义传统及英模文化形成的现实条件及苏联文化的影响;英模人物谱系,构建自新民主主义到新中国成立十七年的英模人物谱系;英模的旌表及优抚,着重考察英模旌表及优抚制度的形成及形式;英模人物家庭审视,重在考察家庭对英模人物的影响;英模人物的心态探秘,是为探究英模人物的政治信仰、心理诉求、去个性化及隐性心态;英模人物的品德考察,总结了英模人物的品德展现及文化成因;英模文化与政治思想,意在考察英模文化与政治思想的关系;英模文化的社会效应,全面解读了英模文化之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英模文化与妇女解放,则从女性英模在英模群体中的大量涌现来解读女性解放;英模文化的历史定位,力求对英模文化作出的客观而公允的评价。英模文化是一种具有正面示范和激励功能的文化形态,考察这段时期的英模文化现象,便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具象地勾画时代特征。考察这一文化形态,对于我们检讨过去那种绝对化、一元化的政治文化思维,探讨在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如何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构建一种更为人性化、多元化、和谐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强烈的现实关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