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麻籽油和槲皮素都是脂溶性营养成分,在水中溶解度低,导致二者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脂质微纳米载体能提高脂溶性营养成分在消化液中的溶解度,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因此,本论文以传统的基于脂质的微纳米载体和食品级原料为基础,研究更加稳定的、生物利用率更高、更适合老龄化胃肠道的膳食补充微纳米载体。建立衰老动物模型用于微纳米载体的吸收利用研究,阐明载体化前后以及正常和衰老性胃肠道之间的吸收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首先探讨复配亚麻籽油和槲皮素纳米乳的制备和评价。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乳,制备得到的纳米乳粒径约150 nm左右。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槲皮素和亚麻籽油共载在抗氧化方面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粒径对活性物的消化吸收影响较大,与传统乳液相比,纳米乳中亚麻籽油的消化速率和槲皮素的生物可给率得到了提高。复配纳米乳中的亚麻籽油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D-半乳糖法建立肠道衰老的大鼠模型,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和亚麻籽油经纳米乳化后可增强两者在肠粘膜的吸收速率,纳米乳化可以减小肠道衰老对活性物吸收带来的影响。功效评价结果表明槲皮素能降低长期食用亚麻籽油给机体带来的氧化损伤,槲皮素和亚麻籽油复配使用降脂功效优于单独使用亚麻籽油。(2)其次,引入固态脂质,探讨复配亚麻籽油和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的制备和评价。采用热高压均质法制备NLC,制备的NLC中亚麻籽油的负载量为6%,槲皮素的负载量高达0.3%。固态脂质的加入使得槲皮素从NLC中释放表现出缓释效果。固态脂质的加入会影响活性物的生物可给率,可以通过固态脂质来控制脂肪的消化和活性物的释放。亚麻籽油负载于半固态的脂质核中,减少了和水中活性氧的接触,和亚麻籽油纳米乳相比,NLC对亚麻籽油有着更好的保护作用。NLC稀释100倍后,细胞毒性较小,对细胞生长基本无影响,应用相对安全。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槲皮素负载于NLC中可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纳米乳相比,固态脂质的加入可以降低槲皮素的吸收速率,达到缓释效果,最终提高槲皮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3)再者,将脂质微纳米载体固体化,探讨复配亚麻籽油和槲皮素固体自微乳的制备和评价。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制备固体自微乳,以液体自微乳对Aerosil 300质量比2:1制备出的固体自微乳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液体自微乳吸附于Aerosil 300后亚麻籽油的消化速率和程度降低,这归因于Aerosil 300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固体自微乳中的槲皮素显示出比液体自微乳中更慢的释放速率。此外,与亚麻油乳液相比,非水环境可以减缓亚麻籽油的氧化。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固体自微乳在促进活性成分吸收的同时也不会对小肠粘膜造成明显的损伤。细胞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固体自微乳经一定倍数稀释后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固体自微乳水分散液能够提高细胞抗氧化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者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造成的损伤,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4)最后,采用二次包裹的方法提高脂质载体的稳定性,探索复配亚麻籽油和槲皮素天然水凝胶球的制备和评价。采用离子交联-注射方法将复配亚麻籽油和槲皮素的脂质体负载于壳聚糖水凝胶球中,SEM实验表明制备的水凝胶球具有明显的三维网络状结构。将脂质体负载于水凝胶球中,槲皮素的释放表现出缓释效果。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大,水凝胶球的交联密度也相应增大,水凝胶球的孔隙减小,导致槲皮素的释放速率变慢。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将脂质体负载于水凝胶球中可以提高脂质体在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加速氧化和光稳定性试验显示将脂质体负载于水凝胶球中可以提高活性物的化学稳定性。通过上述研究,解决了亚麻籽油和槲皮素水溶性低、稳定性差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等应用瓶颈,揭示了二者复配使用在稳定性、抗氧化和降脂功效等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采用固态脂质、固体化、二次包裹的方法提高传统脂质载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控制活性物的释放,达到提高口服生物利用率的目的。建立肠道衰老的动物模型,研究载体化前后以及正常组和胃肠衰老组之间的活性物吸收利用差异,最终为应用于老龄化群体,满足其保健需求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