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字幕翻译是国内外翻译研究中较新的研究领域,针对此领域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对文学,科技,宗教和哲学文本翻译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外国影片能以最快的速度与中国观众见面,但是在这以前必须以字幕或者配音的形式被翻译成汉语。外国影片作为传播知识和异域文化的一种途径,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承担着为中国观众提供正确的影片信息的责任,因此,对影视翻译的相关研究显得刻不容缓。事实上,一些翻译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影视翻译实践和研究,尽管他们也提出了很多观点,但这些研究都还尚未成体系。随着翻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隐形”转向“显形”,译者主体性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研究。由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强调翻译行动的目的,也就是说,译者为了达到翻译行动的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方法和策略。因此,这就要求译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源文本、目标文本、客户或委托人以及译文读者有清醒的认识。本文从弗米尔(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的观点出发,从语言,文化和影响影片字幕翻译的其他方面(包括字幕显示和画面的同步,电影文本的类型,个人言语方式,额外的解释说明信息以及标点符号)对英文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英文对话和中文字幕进行对比来说明译者主体性在在英文影片字幕汉译中的体现。研究表明,译者主体性是通过译者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体现出来的。目的论不仅提出了“skopos”的观点,而且还引进了“文化”这一动态因素,本文从目的论的观点出发在影片字幕翻译中探讨译者主体性,从而使译者主体性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来;根据影片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限定因素,译者基于对原文和翻译目的分析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显示出其主体性;单个的翻译策略不能解决所有的实际问题,译者根据题的情况采取具体的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当然,本文采取的目的论的观点在影片字幕翻译中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例如译者主体性发挥“度”的问题和判断字幕翻译质量标准的问题。作者希望本研究能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本论文分为五章。作者在第一章介绍了此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第二章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影视翻译的历史和相关研究;第三章介绍本研究的理论背景,对目的论和译者主体性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探讨了目的论对于字幕翻译研究的重要启示;第四章列举了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并针对英文影片《泰坦尼克号》进行个案研究,从语言,文化以及影响影片字幕翻译的其它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对一些典型的字幕翻译的例子的分析来说明译者主体性在影片字幕翻译中的具体体现;在最后一章,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本研究把目的论和电影字幕翻译结合在一起,对这两个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指导字幕翻译实践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对翻译理论的全面认识。目的论凭借其解释力能为普遍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对于新闻,电视剧,记录片,访谈,广告和旅游手册等的翻译也可以采取目的论的观点,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它们跟电影字幕翻译有很多相似之处。再次,作者希望本研究的观点也能对字幕翻译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字幕英汉互译,而且能适用于各种语言的互译。此外,本文提供的观点不仅仅限于字幕翻译,也可以用于配音翻译,因为配音翻译跟字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