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训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教育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家训围绕“修身、齐家、处世”这条主线逐渐发展为理论化、系统化的文化形式,它的内容之广泛、思想之深刻、历史之悠久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尽管传统家训文化产生于古代社会,但其字里行间的爱子之情、殷切期盼与谆谆教诲极大地拉近了与现代人的距离。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是悠悠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一张独特名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对其进行转化、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2017年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问题,并明确提到挖掘和整理传统家训、家书文化,培育优良家风,这为我们开展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以“基本概述——理论基础——体系架构——困境透析——实践指向”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立场,对传统家训文化及实现其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具体而言,全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在这部分中,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通过这四个小节的概括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把握。第二章,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相关概述。在这一章节中,笔者首先对家训、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定义做出解释和说明,然后总结了传统家训文化的思想特质,梳理了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提炼了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价值。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以期客观地、全面地展示传统家训文化。第三章,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开展研究的逻辑前提和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理论、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以及其他学科相关理论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第四章,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的体系架构。体系架构是对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的几个基本方面的交代,包括原则、目标、要素三个板块。本章首先从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的目标进行定位,其次对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说明,最后以主体、客体、载体、环境、机制五个要素初步架构起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体系。这一章作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为下文作了铺垫。第五章,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透析。这一章以三个小节对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不力的现状进行剖析,一是传统家训文化原生根基的消解与断裂,二是社会转型对传统家训文化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三是传统家训文化在传承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桎梏。第六章,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指向。本章是全文的最后一章,也是全文的重点、创新点和落脚点。这一章从发挥主体力量、深化内容建设、丰富传承发展方式、优化传承发展环境和健全传承发展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路径。从而紧扣前文构建的基本体系,回应面临的现实困境,使文章各部分实现有机联系和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