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ative Stud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 Slogans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d3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隐喻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莱考夫等人的概念隐喻理论得到了众多专家和语言学家的认同。按照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是用某一领域的事物或经验来表达不属于该领域范围的事物或经验。隐喻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到目前为止,概念隐喻的相关研究数据大多来自英语,研究对象大多是日常用语和诗歌语言。隐喻是否具有共性仍需要更多来自其他语言、其他语域的数据来验证。与此同时,尽管很多学者都承认语言、文化、身体和认知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但之前的理论研究重点都是概念隐喻的认知性和体验性,甚少涉及到隐喻的文化性特点。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比较分析广告语这一特定语域中的概念隐喻,为概念隐喻理论研究提供中文数据,找出隐喻的文化性特点,并用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来分析该特点。 本文以莱考夫等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以418条汽车广告语为蓝本,比较分析了中英文广告语中的概念隐喻,相应地发现并归纳出了汽车广告语中常用的概念隐喻,着重讨论了文化模式对概念隐喻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文件综述,第三章是研究方法,第四章是数据分析和讨论,第五章是结论。 本文提出,随着社会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英语学习者对真是语言材料的追求,广告语不失为一种可用的课堂教学和课余自学的素材。概念隐喻理论为广告语的赏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跨文化研究则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概念隐喻系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理解和使用隐喻。
其他文献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快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外语进行流利准确地交流。为此许多学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如何利用语块即单词的组合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