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间发生的论争可以说是自“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潮”以来当代诗歌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论争使90年代中后期文学场域中早已边缘化的诗歌,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诗人、批评家们或自觉、或被迫站队,分立为“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两派,由来已久的分歧和矛盾迅速浮出历史表面并扩大。这本该是诗人和批评家们有益的诗学探讨,可借此共同推进当代诗歌的发展,但随着论争的深入却越来越背离良好的初衷。盘峰会议上的唇枪舌战,会后的意气笔仗,还有种种揭露隐私、人身攻击的行为,令人瞠目。加上《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北京文学》、《花城》、《诗参考》、《文友》等影响较大的报刊持续几年之久的介入和报道,论争的白热化程度实在罕见。本文所择取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事件层面上的论争本身,更包括广义上90年代诗歌界以“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分歧为表征的分化乃至分裂的现象。透过现象,发掘出90年代诗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体共分三章,以论争涉及的重要文本为依托,第一章将论争视作一个“事件”,首先在材料细读的基础上全面梳理论争的前后经过,由于这次论争的经过复杂,直接关系到双方立场的确立以及观点的展开,因此事件层面上的清理殊为必要。其次在阅读大量90年代较有影响力的如《倾向》、《南方诗志》、《反对》、《诗参考》等民刊的基础上,勾勒出90年代中国诗歌的生态环境,从诗与时代、诗与自我两个层面上讨论论争发生的背景及时代症候。最后指出这次论争被“制造”的重要特点。第二章分别从语言、经验资源两个方面讨论两方的歧见,得出的结论是“知识分子写作”的诗学建设和创作实践更具启示性。第三章从对“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两个概念的考辨入手,目的并不在于精确定义它们,而是透过论争双方对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建构、言说的方式,来勾勒它们的生成过程。另外论争之所以激烈是因为双方的入史冲动引发的对诗歌版图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