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是miRNA最早被发现的功能之一,为了探讨miR-221-3p对家兔脂肪细胞的分化是否有调控作用,试验以家兔前体脂肪细胞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合成的miR-221-3p mimic、inhibitor及siRNA转染进细胞,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脂滴的含量及成脂标志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预测miR-221-3p与靶基因之间潜在的关系,并验证SOCS3基因对家兔前体脂肪细
【基金项目】
: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No.CARS-44-A-2); 优质特色兔配套系选育与育种材料创新项目(2016NYZ0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是miRNA最早被发现的功能之一,为了探讨miR-221-3p对家兔脂肪细胞的分化是否有调控作用,试验以家兔前体脂肪细胞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合成的miR-221-3p mimic、inhibitor及siRNA转染进细胞,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脂滴的含量及成脂标志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预测miR-221-3p与靶基因之间潜在的关系,并验证SOCS3基因对家兔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如下:(1)利用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培养了家兔前体脂肪细胞,诱导细胞分化9d后有大量脂质滴累积,标志基因检测符合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规律。分化过程中,miR-221-3p的表达量先上升后逐渐下降,对比分化前,第6、9、12d时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且第6d时表达量最高。(2)转染miR-221-3p mimic后,细胞内miR-221-3p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诱导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后,mimic组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被抑制,PPARγ和C/EBPα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转染miR-221-3p抑制剂inhibitor后细胞内miR-221-3p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inhibitor可以促进家兔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PPARγ和C/EBPα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说明miR-221-3p抑制家兔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3)Targetscan预测结果显示SOCS3基因是miR-221-3p的一个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结果表明,miR-221-3p能够与SOCS3基因的3’UTR区结合,极显著下调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P<0.01)。(4)过表达miR-221-3p抑制SOCS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了约50%(P<0.01),而抑制miR-221-3p表达后,上调了SOCS3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5)采用人工合成的siRNA干扰细胞内SOCS3基因的表达后,SOCS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约70%,细胞中脂质累积明显减少,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水平被抑制(P<0.01),家兔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受到抑制。综上所述,miR-221-3p通过靶向下调SOCS3基因的表达来抑制家兔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
其他文献
线粒体基因重排现象作为一个新兴的系统发生学标记已经成为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特定的基因重排可以作为物种进化事件的有力指示证据。在两栖动物的无尾目中,存在着广泛的基因重排现象。在两栖纲(Amphibia)中,无尾目(Anura)中的树蛙科(Rhacophoridae)的泛树蛙属(genus Polypedates),仅有4种在中国分布: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肠道内环境稳态是指肠道营养及代谢物、肠道微生物、肠道免疫以及肠屏障等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抵御外界干扰,维持肠道健康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阐明肠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对肠道疾病药物的研发及治疗方案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液泡ATP酶(vacuolar ATPases,V-ATPases)是一种多亚基质子泵,有研究表明其部分亚基可能参与维持果蝇肠道正常pH值,但是各个亚基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并未阐明。同
通过2018-2019年度进行的“青贮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对生物产量的影响”、“青贮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混贮品质及发酵机理研究”试验,研究了玉豆带状间作模式的生物产量效应及混合青贮发酵机理,明确了玉豆间作适宜的行比,探明了玉豆混合青贮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发酵品质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青贮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及单作大豆(P<0.05)。间作处理的鲜重随着大豆行增加而减小,
在国家大力提倡草牧业、粮改饲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利用冬闲田开展一年生冷季型牧草与玉米、水稻轮作发展草地农业,对推进冬季闲田开发利用、解决粮饲平衡、加快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同燕麦(Avena sativa L.)进行混播,作为"多花黑麦草—饲用玉米"饲草生产系统的前作改良部分;利用饲用玉米(Zea mays L.)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没有蛋白编码潜能的一类RNA,可以在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表观遗传调控、剂量补偿效应、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在17-24nt、物种间保守性较高的非编码RNA,在动物中通常通过与其靶基因的3’-UTR区域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已有研究表明linc
鱼类的行为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并伴随着身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同时,鱼类行为通过生物扰动影响其栖息环境。尽管鱼类远缘杂交已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许多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但是由杂交引起的体型和行为的改变、身体形态和行为的关系研究极少,行为变化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尚未有效评估。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
人工授精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养猪生产。99%以上的猪人工授精采用的是常温(15-25℃)液态保存1~5天的精液;其中,常温保存1~2天的精液约占85%。猪精液常温保存通过添加不同成分(抗生素、糖类、抗氧化剂以及精子刺激物等)来抑制精子代谢、减缓精子运动、减少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因此,如何长期保存公猪精子并维持其正常的活力和受精能力已成为当前公猪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精子的代谢活动是精
鸭茅是世界知名禾本科优质牧草,在混播草地建植、种草养畜、石漠化生态治理及西南草地改良等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蘖是牧草重要农艺性状,对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和无性繁殖能力有重要影响。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影响分蘖形成的基因和机制,但其主要集中于一年生作物,鲜有涉及多年生牧草。本文中,我们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转录组学揭示多年生牧草鸭茅的分蘖调控机制,以期为多年生高产牧草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denosyl-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SAMDC)是多胺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已被证实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首次获得一个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并命名为Tr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