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粮食需求压力的逐步增加,迫使我们更加关注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本文在充分分析耕地资源这一复合系统在承受一定程度的自然灾毁、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等压力作用时,其自我调整与人工恢复的反作用力使其呈现出固体材料相似的承压能力和韧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压力过大,与反作用力失衡时,耕地系统不能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会表现出类似于材料因受力变形所产生的塑性的情况下,提出耕地系统可被近似的看作是一个弹性体,根据受力大小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状态。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借助弹性力学中应力-应变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由物体受力后产生的弹、塑性变形引出耕地系统弹、塑性的概念;通过耕地系统弹性运行的实质建立综合生产力-结构稳定性-经济活力-系统恢复力-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分析评价耕地系统的弹、塑性状态。最后选取北京市大兴区的耕地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运行和演变的过程,找出并消除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隐患因子,为耕地保护与预警提供合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系统的承压能力和韧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影响力大小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状态,为应力-应变关系理论的移植应用提供了基础。弹性是维持耕地系统正常运转的性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2)大兴区耕地系统从2001年至2009年实现了弱弹性到弹性状态的过渡;耕地系统的综合生产力、结构稳定性和经济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结构稳定性与经济活力表现出趋同性;区域耕地系统恢复力和环境协调性均处于弱弹性和弹塑性状态,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区的人均耕地后备资源量、单位耕地化肥负荷和耕地景观破碎度;(3)研究时段内大兴区11个乡镇的耕地系统弹性评价平均值由弱弹性转入弹性,但受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西北部地区的黄村镇、北臧村镇和瀛海镇耕地系统处于弱弹性状态,东南部地区相对良好。(4)选取大兴区2009年可调整地类面积与该年弹性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验证了文中耕地系统的弹性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020年大兴区可调整地类面积与土地整治可增加耕地面积的弹性大小共计3836.49公顷,由于规划期间各乡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不同,各乡镇耕地弹性较2009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