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NF1患者中的突变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新的致病基因,及其在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1.收集2016.9月-2018.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122例,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NF1、NF2、SPRED1的基因突变位点,并通过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家系情况,进行基因-表现型的关联分析。2.通过NF1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NF1患者中的突变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新的致病基因,及其在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1.收集2016.9月-2018.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122例,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NF1、NF2、SPRED1的基因突变位点,并通过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家系情况,进行基因-表现型的关联分析。2.通过NF1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4038)和基因甲基化数据集(E-GEOD21714),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GO、KEGG的富集分析,蛋白质互作分析,找出可能的致病基因,并使用组织样本进行检验。3.针对验证后的致病基因,使用肿瘤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和si RNA敲减技术,来对致病基因进行沉默表达,并结合CCK8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来检测基因沉默表达后的增殖、迁徙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1.本研究通过122例NF1病人的外周血的高通量分析,发现了110例NF1的致病突变,未发现NF2和SPRED1的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分布未见明显聚集热点,突变位点和表型没有明显关联性。2.通过对于NF1相关数据集GSE14038和E-GEOD21714分析,发现包括IGFBP1在内的多个基因在NF1患者组中高表达,通过对于组织样本进行亚群分析,发现IGFBP1在NF1相关良性肿瘤丛状神经纤维瘤(PNF)和恶性肿瘤恶性外周神经纤维鞘瘤(MPNST)中呈递增现象。3.在PNF和MPNST原代施旺细胞中使用si RNA技术,针对IGFBP1基因进行沉默表达,并发现其对于PNF和MPNST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抑制作用,对于MPNST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NF1病人中的NF1基因突变位点无明显突变热区,且突变位点的基因性-表现型关联不强,需要找其他相关致病基因来解释临床症状复杂的现象;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发现IGFBP1是NF1中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验证其可能是参与神经纤维瘤发生和恶变的致病基因。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颌骨良恶性肿瘤的评价和鉴别诊断价值,及其对原发颌骨骨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人群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并行术前CT检查、且经病理学证实的颌骨肿瘤患者共245例,其中男性146例、女性99例。良性肿瘤组101例、恶性肿瘤组204例,其中恶性组中又包括颌骨原发性骨肉瘤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患者性别、
目的:本研究通过CBCT分析颌骨的增龄性改变,并初步探索老年颌骨的miRNA差异表达谱,为临床老年患者牙槽骨保存和口腔修复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和建议。方法和材料:1.收集80例(年轻18-30岁、老年≥60岁,各40例)CBCT资料,使用iDixel软件对上下颌骨不同区域颊、腭(舌)侧皮质骨厚度、牙槽骨松质骨宽度、密度以及上颌骨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比较分析。2.收集12例(年轻、
背景:儿童复发性腮腺炎(Juvenile Recurrent Parotitis,JRP)是一种常见儿童的非阻塞性的腮腺炎性炎症。JRP频繁的发作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但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且治疗效果欠佳。影响JRP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JRP的病因未知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观点倾向于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导致JRP的发生。目的:对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JRP发病的密切相关因素,并深入
全身PET扫描系统的出现给PET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探测器时间分辨率的提升也使得PET图像质量有极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给PET制造和图像重建带来了以下挑战:(1)PET系统响应线数量会随着PET系统轴向视野增加呈平方倍数增加,导致使用现有的基于射线遍历的重建算法进行长轴PET图像重建非常耗时。(2)TOF(Time-of-Flight)信息的引入使PET重建计算量增加,内存消耗增加,而且随着时
2020年中央提出了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先阐释“新发展格局”对国土空间范畴的城市发展的意义,即:城市的发展模式均内生于其发展条件,因而“新格局”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逻辑将催生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从内/外循环的视角,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做了回顾,解析了促进参与“外循环”的相关政策和“提振内需”的“内循环”政策导向。探讨城市发展趋势,包括城市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四肢小关节,随着疾病发展,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ILD是最常见的关节外改变。RA患者中有2%~10%可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1];近年来RA的总体死亡率有所下降
目的:设计一种口内探头并探讨口内超声检查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我科设计的口内超声探头检查OLK患者18例,观察黏膜二维表现并用Qontraxt定量分析测量黏膜表层相对回声强度,应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另用口内超声于术前测量20例OSC
目的:分析膝关节MRI定量指标评估ACL损伤模式的价值,探索其与膝关节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在正常成人志愿者及ACL损伤(部分或完全撕裂)患者的常规序列及3D-DESS序列MRI图像上测量相关定量指标。记录扫描时间以及扫描当天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结果。比较组间、组内各指标*(α角、ATT、FTA、BCW、MCW、LCW、NW、NWI、NWA)并分析各指标与体格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ACL损伤
目的:探究应激性血糖升高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30天死亡的预测价值,比较入院即刻血糖、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血糖间隙(ΔBG)对AHF患者入院后30天死亡的预后价值大小,并在非糖尿病(non-DM)及糖尿病(DM)组间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2020年1月在急诊科就诊的AHF患者457例,记录入院即刻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临床资料,分别用数学模型计算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