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选题是对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发展进程中“在地化”与“本土化”策略变化过程的考察与历史追述。“全球化”发展的模式其实是“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谋求跨地域贸易发展、建构国际大市场的发展思想形成的产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全球化”术语已经出现;80年代以后,它更是广泛地出现在了多种领域与学科之间,用来形容强调世界连同性、一体化的一种发展趋势。“解域化”的出现让地域性早期设计出现风格上的变化与文化交融。18世纪,特殊的地理条件与社会环境让当时处于中国现代化舞台制高点的上海出现了更为明显的设计风格交融的现象。“洋货”的改变与“国货”的产生,让“在地化”与“本土化”设计出现新的激烈碰撞,这一方面促进了中国设计的现代化进程,而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现代设计中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如今数字媒体与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在全球意识的影响下,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的再定义成为全球化过程中设计策略讨论的新焦点,“超绿色”与“BOP”理论的提出让企业家与设计师从地域资源开发与商业竞争双赢的角度看到了新的商机拓展可能,一种“在地化”与“本土化”并行的相向融合趋势正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本文从“全球化”、“解域化”、“全球意识”的概念入手,对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在地化”与”本土化”设计在三个不同时期的碰撞试作相应的描述,为我们理解在全球语境之下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进程提供一个更新、更完整的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