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在美国文学的舞台上展露锋芒。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主要是指那些出生在美国或者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华人。他们以华裔以及其子孙的生活经历为题材,撰写所成的作品被称之为美国华裔文学。美国华裔文学作家这种双重种族身份使美国华裔文学带有浓厚的文化杂合特点,文学作品中不仅描述了美国文化,还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国华裔文学的蓬勃发展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在众多研究当中,著名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家谭恩美和她的作品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她的小说《喜福会》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宠儿”。然而,对美国华裔文学翻译的研究数量远不及其文学主题方面的研究,而且大多数的翻译研究集中于具体的翻译策略、文化翻译、回译,很少有论文从文化预设角度对《喜福会》的翻译展开研究。作为语用预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预设被定义为社会成员所独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在社会成员的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孕育着不同的文化预设。因此,文化预设的传递对美国华裔文学这种杂合文化的双向翻译至关重要。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以《喜福会》为例,采用定性分析和案例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化预设的角度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翻译进行研究。基于对原文本和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不同译者采取不同的方式呈现文化预设,程乃珊倾向于意译和重写来保持译文的流畅性,而田青更倾向于直译以保持原文的特色。于仁瑞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直译和意译,更好的呈现了文化预设。除此之外,本文通过分析文化预设在杂合文本的翻译中的体现和可行性发现文化预设与文化语境息息相关,翻译中对文化预设和文化语境的忽视是造成文化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汉译中,美国华裔文学的背景知识构建是理解文化预设的前提。最后,论文基于文化预设理论就美国华裔文学汉译中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翻译对策。借代可以用来弥补翻译中语言文化预设的语义缺失以保留原文的文体和文化特色。翻译中国读者熟悉的物质、社会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文化预设时可以采用省略的策略,使译文保留文化特色的同时更简洁明了。最后,适当运用注释实现翻译对原文中西方文化元素的异化和对中国文化的回译,确保最大程度上地传达原文意义,实现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相似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