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已经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世界各国虽然都积极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但一个覆盖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协议始终无法达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尚未将“消费排放”纳入到考察各国碳排放状况及责任分配的分析框架中。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相应的分摊到国内或国外消费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不断增加的碳排放不仅仅归因于旺盛的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国外消费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考察由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基于“消费负责”原则界定了我国的碳排放责任,最后提出相应的减排政策和路径。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论述了消费视角下的相关碳排放问题,主要包括国内消费与碳排放、国外消费与碳排放、消费与碳排放责任、消费与碳减排政策这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改进为(进口)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结合投入产出表对以上问题展开实证研究。第一,与国内消费相关的碳排放包括直接消费排放和间接消费排放,在1997-2007年间后者的数量高达前者的3倍之多。从国内消费排放的构成来看,居民消费排放是导致国内消费排放增加的最主要诱因,并且在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影响下,城镇居民的消费碳排放量远高于农村。与农村居民大多满足食、衣、用等基本生存消费排放相比,城镇居民的消费排放更加向住、行、娱乐等方面多元化发展。同时,本文利用结构分解法(SDA)对国内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除直接能源利用技术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外,消费水平、中间生产技术和人口因素都表现出显著的拉动效应,而消费结构的转变和城乡消费比例的差异对国内消费排放表现出先抑制后拉动的影响。第二,与国外消费相关的碳排放主要是出口隐含碳排放。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对2002年-2009年我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约有12%-18%的碳排放是由国外消费导致的,并且90%的出口碳排放集中于高碳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享受我国出口产品或服务的同时,将大量的碳排放转移到我国境内,国外消费背后隐藏了巨大的碳污染损失。第三,本文将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尝试建立基于消费的碳排放责任核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重新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通过将其与传统“生产负责”原则下的实际碳排放进行对比,提出了“碳损失/收益”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是二氧化碳净损失国,约有1.9亿吨的碳排放责任被现行的“生产负责”核算体系所夸大,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应对我国的高碳排放负一定责任。我国碳排放责任和碳损失表现出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大约80%的碳排放转移出现在具有“两高一资”和“中国制造”特征的行业中。虽然部分碳密集型行业通过进口贸易获得少量的碳收益,但庞大的出口量和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仍使大多数行业承受高额的碳损失。最后,在前文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从消费视角下提出了适合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消费性碳税政策,并从居民消费模式、出口贸易结构、产业调整、技术改进、国际碳排放责任分担等层面提出具体的减排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