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堆积层滑坡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堆积层滑坡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陕南山区分布着大量的膨胀土堆积层滑坡,其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非常复杂,给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对陕南山区堆积层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为实际滑坡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根据相似原理设计室内滑坡模型试验,研究膨胀土堆积层滑坡的形成机理,获得以下结论:(1)通过大量的滑坡勘察报告和相关资料,对陕南山区堆积层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堆积层滑坡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堆积层滑坡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陕南山区分布着大量的膨胀土堆积层滑坡,其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非常复杂,给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对陕南山区堆积层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为实际滑坡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根据相似原理设计室内滑坡模型试验,研究膨胀土堆积层滑坡的形成机理,获得以下结论:(1)通过大量的滑坡勘察报告和相关资料,对陕南山区堆积层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总结,发现:陕南山区堆积层滑坡大多数分布在剥蚀中山和低山区域,地形坡度基本上介于10°~40°之间,而且滑坡大部分发育在阳坡。该区域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而且在空间上呈现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点。陕南山区堆积层滑坡的变形特点是:亲水性、浅层性、逐级牵引性和季节性。(2)以相似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倾角分别为25°和40°的室内滑坡模型试验,研究了在降雨强度、干湿循环效应、底部卸荷三个条件下,堆积层滑坡的形成机理。结合相似第三定理的单值条件与量纲齐次定理,并考虑相关参数,推导出了各个参数的相似比,应用到室内滑坡模型试验中。(3)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两不同倾角的滑坡都是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变形量逐渐增大,而且两滑坡均在坡脚和坡中部位变形较大,坡顶变形很小。25°滑坡模型和40°滑坡模型变形最大的地方均发生在滑坡中部,变形量分别为28.9mm和20.2mm。降雨入渗的过程中,滑坡体的自重增加,而且渗流力会在滑坡内部薄弱土层富集,滑坡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滑坡内部薄弱面发生滑动,引起了滑坡失稳。(4)在干湿循环效应条件下,25°滑坡模型和40°滑坡模型在经历过第一次干湿循环后,坡中变形量分别增长了27.1mm和29.7mm,而在经历过第二次干湿循环后,坡中变形量只增长了3.4mm和9.8mm,坡脚和坡顶变形量的增长幅度和坡中大体一致,这说明干湿循环对滑坡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干湿循环效应会使膨胀土滑坡表面产生很多裂缝,在降雨作用的持续作用下,雨水沿着裂缝渗入到滑坡体内部,致使内部形成贯通裂缝,土体强度降低,诱使滑坡形成。(5)在底部卸荷条件下,25°滑坡模型和40°滑坡模型坡脚、坡中、坡顶的最终变形量比较接近,相差没有超过20mm,这说明两不同倾角的滑坡均发生了比较整体的变形。由于坡脚的开挖,滑坡体内应力发生急剧变化,应力重新分布,形成高陡临空面,土体下滑,产生张拉应力,致使滑坡的中部和后缘产生弧形裂缝,最终导致滑坡失稳。
其他文献
红外成像传感器具有捕捉物体热辐射的能力,但对场景纹理细节信息的变化不具有敏感性。可见光成像传感器具有捕捉场景空间细节信息的能力,但容易遭受周围恶劣环境的影响。因此,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可以捕捉各波段互补特征,显示辐射目标并保留场景信息。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在情报收集、监控安全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质量,本论文主要基于多尺度变换、卷积稀疏编码以及卷积
网络空间测绘是网络规划、可视化、网络安全以及故障诊断的基础。目前对拓扑测绘的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实体设备扫描;逻辑拓扑探测;属性标注。在测绘特定地区网络拓扑时使用的方法包括IP地址定位技术、路由器定位技术以及边界网关IP地址识别技术。IP地址地理定位是网络拓扑测绘的基础,由于IP地址与地理信息无直接关系,如何准确定位IP地址是一个难点,现在主要通过分析注册信息、利用网络拓扑图或者搜集用户位置信息等
高光谱图像分类是遥感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在矿物学、农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军事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价值。高光谱图像由数百个具有丰富空间和光谱信息的光谱波段组成。在训练样本有限的情况下,高光谱图像的高维度光谱信息可能导致“维度灾难”,如何有效地利用高光谱丰富的空谱信息成为高光谱分类的主要研究内容。考虑到高光谱数据集的收集代价较大,小样本情况下的特征提取问题也是高光谱分类任务的研究难点。基于上述分析,
行人重识别作为智能视频监控分析的关键任务之一,可以自动地对来自多个摄像机视角下的行人图像进行匹配。由于其在智能监控、行人跟踪、行人图像检索等方面的重要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大多数现有方法的训练和测试通常是有监督的,并在单个标记数据集上进行。由于数据集之间的差异,如果将在一个数据集上训练的模型直接部署到另一个数据集上,可能会导致识别精度的显著下降。这意味着这种有监督的
生物种群的持久生存与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有着紧密的联系.生物多样性从概念产生之初就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生物种群经常会受到环境噪音的影响.因此,充分了解环境噪音如何影响种群生存与物种多样性十分重要.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关于一种噪音的种群模型,其中缺少对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带有净出生噪音与交互噪音的随机种群模型,将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在内.通过选取适
目前,推荐系统已经成为解决信息过载的重要工具,协同过滤算法是推荐算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的算法。但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稀疏性问题和可扩展性问题成为限制协同过滤算法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数据稀疏性问题,增加辅助信息及扩充样本能够有效地缓解该问题。基于网络学习的推荐算法能够从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中更充分地学习用户偏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推荐中可扩展性问题。在基于用户的协同
由于制造、安装误差以及材料不均匀等因素,转子质心或多或少都会偏离其几何中心,即存在不平衡。在转子高速旋转时,不平衡会导致非期望的振动。转子不平衡是造成旋转机械设备振动的主要因素,通过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的相关方法对不平衡振动信号进行精确提取,分析旋转设备可能的故障因素进而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对旋转机械设备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研究了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主要内容如
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附着在载体材料表面的微生物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等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生物膜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载体材料的表面性能对于微生物细胞的固着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载体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行业。然而,原生碳纤维表面的惰性比较大,对于微生物细胞的固着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因而需要对原生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使其生物亲和性
工业设备受运行环境、制造工艺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铁磁部件易产生表面或内部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设备运行情况及使用寿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造成工业事故。为此,对设备的铁磁部件及时地进行非接触、非侵入的检测变得十分重要。为了构建非接触、非侵入的缺陷检测模型,本文利用无损检测技术中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建立红外热图像缺陷检测试验平台,研究基于红外热图像缺陷检测技术与方法,实现对部件或设备缺陷的无损检测分
钟以敬是清末民初浙派印风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派自赵之琛之后便进入消沉期,钟以敬的篆刻风格和印学思想对后来的“新浙派”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目前对钟以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平和篆刻取法的只言片语,没有对其进行全方位,高视角的研究,以至于在当时印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人物,后来却淡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钟以敬的篆刻艺术展开研究。第一,钟以敬处在清末民初时期,当时的印坛正处于浙、皖融合的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