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近郊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集体资产的表现形态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先传统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正逐渐被农村股份合作社(企业)所代替,带来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变化。股份合作制是在农村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实行以占有股份、合作经营、利益共享、权利平等、风险共担为特征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是对传统合作社理论的创新。四川的城乡经济二元化是长期遗留下的问题,进行产权改革可整合农村资源,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成都市开始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入股参与改革,成都市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在有便利的发展条件的近郊农村进行,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改革的效果。笔者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合作理论及农村集体资产建设相关文献,从制度变迁的动因研究视角、定性研究视角、运行绩效研究三个视角进行综述,认为股份合作制在农村的发展是一种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因此以成都市近郊型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概述了当前农村股份合作制的现状,通过选取成都市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践为抽样调查研究对象,总结出企业型股份合作社运作模式、专业型股份合作社运作模式、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横向联合的运作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贷款模式共四种模式及分别具有的模式特征、剖析了各自的适用条件,在典型案例的帮助下加深对管理模式的区别认识。接下来从现代产权制度的视角结合成都市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全面评价了股份合作制改革效果,从激励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保障功能、约束功能四个维度确定各自的评价指标,改革的效果既包括对村民、经营者的激励和资源分配、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率、政府保障、制度约束等多个方面也包括了在发展中存在的三点不足。最后以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为支撑,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成都市农村股份合作制运行机制提出了三点具体的政策启示:建立透明、权责明晰的产权体系;坚持法人治理结构,树立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解决改革后顾之忧。为提高成都地区乃至其他地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效果,实现村级资产规模经营获得最高收益提供实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