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山地建设的基本矛盾是山地地形的“斜面”与生活空间所需“水平面”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引发了建筑与地形之间的磨合与关联,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山地建筑形态。传统山地建筑在克服地形不利条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构成手法,这些手法既有改变建筑,使之适应地形,也有改变地形使之适应建筑,抑或地形与建筑两者结合。多样的手法创造了山地建筑多样的形态。本篇论文从拓扑学的角度来思考山地建筑接地形态。关注的内容仍然是山地建筑与山地地形之间的不同应对关系。但是研究对象却更换为对基本地形单元与基本建筑单元的研究以及对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的探讨。论文的构思脉络是:先吸收现有关于山地建筑接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类型分析,找到构成山地建筑接地形态的基本元素与组合规律,然后应用拓扑原理对两者进行演变。从而为解释万千变化的接地形态提供一种思路,也为新的山地建筑接地形式的创造提供理论的引导。具体研究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首先从对传统接地手法与传统接地形态的分析开始,重点是对其剖面与平面的分析(剖面与平面式研究形态构成的最好的工具),以此来探讨生成接地形态的诸多要素与组合原则。接着从拓扑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要素进行选取,对其组合的原则进行解释,以符合拓扑学研究的需要。在前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拓扑学的原理进行演变。拓扑演变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是基本要素与组合原则的演变,以生成基本的接地形态。二是对基本形态的演变,以达到从基本形态向理想接地形态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建筑接地的实体部分与空间部分之间的组合与关联的研究。不同的实体与空间的组合方式与不同的关联类型为拓扑演变提供了演变思路。整个拓扑演变的过程,也是建筑接地形态拓扑原理建立的过程。最后,通过对经典实例的分析,从建筑与地形构成的不同方面来检验上述的拓扑原理,赋予其理论上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