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主要包括负迁移在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中的内涵、分类、表征、成因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尝试找到解决各水平负迁移问题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对迁移理论进行研究,把握负迁移在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中的内涵,并联系高中美术鉴赏学习的特点,将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进行了分类。其次,根据高中美术鉴赏负迁移的分类以及相关调查与实践研究,分析得出高中美术鉴赏学习负迁移问题的表征,主要有:缺乏对相异审美体验的对比,容易“食古不化”;缺乏审美广度,容易“以管窥天”;缺乏审美温度,容易“生搬硬套”;缺乏审美深度,容易“囫囵吞枣”;缺乏审美多样性,容易“千篇一律”;缺乏语境代入感,容易“望文生义”。通过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结合负迁移问题在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中的六种表征,从学习和教学两方面对其负迁移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得出,学习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审美认知结构缺失;学生审美经验的概括能力不足;学生审美经验的定势干扰;学生的鉴识自我效能感偏低。教学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教师鉴赏角度与层面单一;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概括能力欠缺。最后,根据上述研究基础,针对不同负迁移水平的学生,提出了若干教学对策。主要包括,负迁移水平1:立足美术学科本体,教学内容基础化;拓展学生审美经验,作品选择多样化;任务驱动成就导向,评价指标弹性化。负迁移水平2:建构美术知识体系,教学问题链条化;培养学生鉴识能力,探究活动深入化;任务驱动过程导向,情境创设本质化。负迁移水平3:统合美术课程资源,教学组织整体化;增强学生品鉴能力,问题引导思辨化;任务驱动学习导向,迁移平台多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