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中学多存在班级容量较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中国大班教学的大背景下,面对四十几名,甚至近百名学生的大班,教师也只能本着“照顾大多数”的原则,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习活动设计等方面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以致于优秀生常常“吃不饱”,学习困难生“吃不了”。我国许多中学大纲都提倡实行任务型教学,但旧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任务型教学利于学生“在做中学”的作用,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优势。最终,优秀生及困难生都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愿参与英语学习,英语学习的进步受到很大影响。 语言学家提出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指出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对学习者给予适当难度的输入,要求他们完成适当难度的任务,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才最有效。中国流传干载的名言“因材施教”也时刻提醒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教育活动有所调整。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一直有大量“个别教育”的例子,国内也有不少类似的尝试。于是本文的研究者假设,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引导学生分为ABC三组,分别对应班上英语成绩优秀、中等、暂时落后三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即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分别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各层的学生都感到“蹦一蹦能摘到桃子”,使优秀生的学习余力得到发挥,使学习困难生也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实现最大可能的进步。 实验主要使用了问卷,观察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实验前,教师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意见,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