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越来越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反而比那些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缓慢。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发展经济学中被命名为“资源诅咒”,意即丰裕的自然资源阻碍经济的增长。从我国国内来看,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资源贫乏。可是经济发展却几乎是相反的状况,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如山西、四川、黑龙江、辽宁等资源丰裕省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浙江、福建、广东等资源贫乏的省份。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及我国的现实状况促使笔者在“资源诅咒”假说理论框架下研究不可再生资源丰裕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本文通过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及计量经济学中的方法,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尽管不可再生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是在我国省际层面确实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山西、黑龙江等省份遭遇“资源诅咒”非常严重。通过利用1997-2006年间我国资源繁荣时期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尽管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变量,不可再生资源丰裕度仍然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丰裕的不可再生资源容易使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陷入路径依赖,过度依赖资源产业会导致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2.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资源型地区“资源诅咒”的形成具有自己的特点,早期的“双轨制”价格政策的影响、资源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及区位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3.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不可再生资源丰裕度与资本投资、教育水平、市场化程度、研发投入及制度质量等变量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丰裕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抑制制造业及其他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恶化投资环境引起本地资本外流、忽视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等渠道来制约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的单一和不合理的资源产权制度安排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4.资源型地区要破解资源的“诅咒”,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首先从资源收入入手,通过完善资源利益分配机制,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其次是科学合理使用资源收入,要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人力资本积累投入、推动技术创新的投入,为区域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要改造传统的单一式的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构造主导产业突出、辅助配套产业完善,多项产业并存、互补发展的复合型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深加工工业,建立开放的多级分工体系,增加区域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