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作为发展已久的一种银行服务,关系着银行业界的稳定与繁荣。最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越发成熟,监管机构更致力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虽然新的理财法规能够在法律层面上,改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状态,最大限度解决诸如“刚性兑付”、“多层嵌套”等问题,但在监管法律上依然有着不容忽视的漏洞。文章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法律进行实证分析后提出相应建议。文章将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准确界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理财产品的相关基础概念,以厘清理财业务的法律关系。接着指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创新模式,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全貌有所了解。然后分析金融监管的由来及定义,从而引申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法律的演进及定义,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法律有个总体印象,并且通过对银行监管法律价值目标的选择,来指出监管法律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采用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验证有关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法律的实施效果,通过对银保监会发布的,自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起,共207份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处罚案例进行分析,期望透过该数据分析揭示监管机构适用法律法规的程度;实证分析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定量处理,如各大商业银行所受处罚数量、违法违规种类、高级管理人及主要负责人的处罚措施等,洞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法律漏洞。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对国外金融法规的解构和梳理,找出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成功监管经验。第四部分,结合实证研究所揭示的相关监管问题,提出针对我国理财业务监管法律的有益建议,以其更好地完善理财业务监管法律。分析后可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理念有所偏差,各级监管机构、各分业监管机构之间尚无法有效协调协调;此外,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理财资金投资的监管尚处于制度层面,这为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增加操作难度。文章建议强化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同时建议完善沟通协调监管机制;以及进行穿透式监管;在法律层面,提升监管法律规的等级及让监管机构得到足够的授权;制定更详细的具体操作指引。在引入理财子公司等创新监管模式的同时,确保理财子公司合规经营,做到对理财子公司审慎监管;面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纠纷时,应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善用非诉讼解决方式,保障投资者获取赔偿的权利。在资管新规出台的情况下,对于保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持续发展,以及在国家监管层将维护金融安全、化解商业理财业务法律危机作为重点突破,都具有一定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