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往“三高一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将使中国的发展不可持续的背景下,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就企业而言,提高自身全要素生产率,是其响应国家政策、改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从股权激励出发,研究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年到201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PSM模型及DID模型实证研究分析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激励对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并以企业创新、投资作为中介因素对该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此外进一步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契约要素设计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实施效果在第二年更好;(2)相比起高管股权激励,对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3)股权激励有部分通过增加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资产投资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通过资产投资因素的中介效应较弱;(4)行业技术水平、企业所有制、股权集中度是影响股权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密集型并非影响股权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在低技术水平行业、国有企业、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5)从股权激励契约因素角度出发,严格的行权条件、较长的激励有效期显著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股票期权比起限制性股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但差异并不显著。
根据研究结论,在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角度下,对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合适的契约设计以及政府部门继续坚持合适的强国政策、完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提供建议,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年到201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PSM模型及DID模型实证研究分析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激励对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并以企业创新、投资作为中介因素对该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此外进一步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契约要素设计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实施效果在第二年更好;(2)相比起高管股权激励,对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3)股权激励有部分通过增加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资产投资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通过资产投资因素的中介效应较弱;(4)行业技术水平、企业所有制、股权集中度是影响股权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而劳动密集型并非影响股权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在低技术水平行业、国有企业、低股权集中度企业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5)从股权激励契约因素角度出发,严格的行权条件、较长的激励有效期显著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股票期权比起限制性股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但差异并不显著。
根据研究结论,在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角度下,对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合适的契约设计以及政府部门继续坚持合适的强国政策、完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提供建议,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