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都富含重金属污染物,但现有水厂有些还没有进行升级改造,不能够很好的处理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重金属污染物就会直接进入水体并在底泥中富集。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底泥中富集的重金属可能会重新释放进入上覆水,导致上覆水水质超标。植物修复技术以其费用低、不破坏底泥原有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用了芦苇、长苞香蒲、美人蕉、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睡莲、菹草、黑藻、狐尾藻、金鱼藻、蜈蚣草、石菖蒲、风车草、马唐共十四种植物进行了植物优选试验,生物富集系数(BCF)越大表示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富集量越多,通过各植物BCF的最大值,优选出对Pb有较好富集效果的植物:空心莲子草、凤眼莲、风车草、金鱼藻,其BCF值分别为:2.93、6.27、3.73、13.77;对Mn有较好富集效果的植物:睡莲、香蒲、美人蕉、凤眼莲、黑藻、菹草、马唐,其BCF值分别为:2.58、4.33、1.91、1.32、3.72、3.76、2.23;对Cr有较好富集效果的植物:睡莲、黑藻、狐尾藻,其BCF值分别为:2.45、2.42、1.47;对Zn有较好富集效果的植物:狐尾藻、菖蒲、香蒲、美人蕉、风车草、金鱼藻,其BCF值分别为:6.03、2.47、4.99、3.79、6.40、4.50;对As有较好富集效果的植物:菹草、黑藻,其BCF值分别为:1.65、1.61。采用Tessier五步提取法分析植物生长前后底泥中重金属形态,结果表明,狐尾藻、美人蕉、睡莲、芦苇、风车草、凤眼莲、菖蒲对Cr有固定作用;芦苇、菖蒲对Mn有固定作用;狐尾藻、睡莲、黑藻对As有固定作用。这些植物能够改变底泥中重金属形态,使重金属的活性及生物可利用性降低,这些植物的种植会降低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而水花生、狐尾藻、芦苇、菖蒲对Pb的形态无影响;黑藻对Cr的形态无影响;马唐对Mn的形态无影响;香蒲对As的形态无影响。这些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无影响,种植时仅考虑其对重金属的富集即可。其它的植物的种植对提高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会增加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所以选为超富集植物时应该考虑其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通过植物腐烂分解重金属释放的研究,发现重金属会随着植物的分解过程释放到水体中,重金属会随着植物的分解过程释放到水体中,金鱼藻、菹草分解最快,释放也最迅速,如对Pb的释放量,在第50d达到最大分别为32.82mg/kg,而此时水花生、睡莲、芦苇,分别为19.29mg/kg、6.29mg/kg、2.10mg/kg。所以对于这两种水生植物较多的湖泊或河流,在其大量死亡分解的季节,水质会有较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