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茴脑微生物降解和转化合成茴香醛和茴香酸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角是广西盛产的天然香料资源,八角茴香油(简称茴油)是从八角果、枝和叶中提取的一种芳香精油,其中反式茴脑含量为80%-90%。反式茴脑是具有丙烯基苯结构的化合物,通常作为化学法合成香料的起始原料。微生物在降解丙烯基苯化合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大部分都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芳香族化合物。利用微生物转化反式茴脑极有可能获得茴香醛、茴香酸等高附加值的天然生物香料。因此本课题选择反式茴脑为底物,筛选能降解并转化反式茴脑合成茴香醛或茴香酸的微生物;同时对影响转化的因素、生物降解中间产物的分离鉴定以及反式茴脑的生物降解途径进行了探讨。一、反式茴脑生物降解和转化体系的分析方法建立建立了分析反式茴脑降解和转化体系中反式茴脑和产物茴香醛、茴香酸的薄层层析法(TLC法)、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TLC-UV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TBA法)。TLC法选用的适宜展开剂配方为石油醚(bp.60℃~90℃):氯仿:乙酸乙酯:甲酸(V/V/V/V)=25:10:3:0.2,该法能同时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反式茴脑、茴香醛和茴香酸,操作简单,检测快速,适合于生物降解和转化反式茴脑菌株的快速筛选。TLC-UV法和RP-HPLC法可同时定量分析反式茴脑、茴香醛和茴香酸三元混合体系,RP-HPLC法测定的准确性高于TLC-UV法。适宜的RP-HPLC法条件为:采用Kromasil-100A C18色谱柱(250 mm×4.6mmx5μm),流动相为V(乙腈):V(水):V(冰醋酸)=70:30:0.02,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进样量5μL,柱温室温。此外,还可根据需要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样液中的茴香醛,反式茴脑和茴香酸对茴香醛的测定几乎没有影响。二、生物降解反式茴脑的微生物筛选及鉴定通过从广西高峰林场八角种植区土样、八角植物内生菌、八角加工车间废液中筛选耐受高浓度茴油的微生物,并检验菌株降解反式茴脑合成茴香醛或茴香酸的能力。用逐级添加茴油的富集培养方法从土样中获得了一株能够在1%(V/V)茴油浓度下生长的菌株BT-13,确定其在改良M9培养基上,一定的转化条件下,具有高转化反式茴脑的能力,转化产物以茴香酸为主。菌株BT-13根据其形态特征观察、部分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从新鲜八角果、枝、叶中分离到87株内生菌,其中真菌69株,细菌18株。有一株内生细菌BZ-15对反式茴脑降解能力较强,可检测到茴香酸的生成。该菌经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从八角加工车间废液中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较强降解反式茴脑能力并转化合成少量茴香醛的真菌菌株ZJ-9,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的观察,对照《真菌鉴定手册》,鉴定该真菌为黑曲霉。三、微生物转化反式茴脑合成茴香醛和茴香酸工艺研究研究了假单胞菌BT-13在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中生物转化反式茴脑合成茴香醛的条件。首先考察了在摇瓶条件下,有机溶剂极性和加入量、培养基配方、转化时间、转化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以及pH值等条件对游离细胞转化合成茴香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加入量控制在10%(V/V)。适宜的培养基为改良马丁氏培养基,培养方式为摇床培养。在装液量为20 mL/150 mL三角瓶,培养基初始pH控制在6.5,温度30℃,转速150 r·min-1,转化时间30 h,茴香醛的摩尔生成率为7.7%。接着在此两相体系中采用海藻酸钙固定化细胞对反式茴脑进行转化,茴香醛的摩尔生成率可提高至12.6%。为实现转化液中未转化的反式茴脑和茴香醛的分离,转化液首先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取上层有机相,接着在有机相中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将茴香醛反萃到水相,再将水相茴香醛加成物酸化成醛的形式,最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可得到茴香醛。开展了假单胞菌BT-13在改良M9培养基上转化反式茴脑合成茴香酸的条件优化,考察了培养基配方、底物加入量、摇床转速、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茴香酸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M9培养基中添加碳源的浓度高于1 g·L-’时,明显抑制反式茴脑的转化。生成茴香酸的优化条件是,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0.5 g·L-1, NH4Cl 0.5 g·L-1, FeSO4·7H2O 0.01 g·L-1, MgSO4·7H2O2.0g·L-1, NaCl 0.5 g·L-1, Na2HPO4 6.8 g·L-1, KH2PO4 3.0 g·L-1, CaCl2 0.02 g·L-1;反式茴脑加入量为9.83 g-L-’,摇床转速为200 r-min-1,转化温度为30℃,转化培养基的初始pH为7.0。在优化条件下,茴香酸积累的浓度为3.49 g·L-1,摩尔生成率为34.6%,比优化前结果提高了92.8%。假单胞菌BT-13转化反式茴脑的主要产物为茴香酸,还含有茴香醛、茴香二醇等中间产物。利用5L机械搅拌发酵罐进行放大试验,茴香酸浓度最高可达3.57 g·L-1,摩尔生成率为36.1%。转化液经酸化、乙酸乙酯萃取、真空浓缩和结晶可得到针状的茴香酸晶体。四、反式茴脑在假单胞菌BT-13和黑曲霉ZJ-9作用下的可能降解途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分析假单胞菌BT-13和黑曲霉ZJ-9降解反式茴脑的中间产物,通过与标准物质的比对或GC-MS图谱分析确定了假单胞菌BT-13降解反式茴脑四种中间产物,分别为茴香环氧化物、茴香二醇、茴香醛和茴香酸;黑曲霉ZJ-9降解反式茴脑五种中间产物,分别为茴香环氧化物、茴香二醇、茴香醇、茴香醛和茴香酸,且在一定条件下,茴香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这些中间产物中茴香醇、茴香醛和茴香酸在香料和医药产业中是高附加值的芳香族化合物。根据中间产物的生成情况,推测了这两种菌降解反式茴脑的可能途径。假单胞菌BT-13和黑曲霉ZJ-9降解反式茴脑的共同可能途径:反式茴脑首先在丙烯基侧链双键处加氧,形成茴香环氧化物,环氧化物水解后形成茴香二醇,进一步氧化生成茴香醛、茴香酸。在黑曲霉ZJ-9中,茴香醛还可以被还原生成茴香醇。两种菌都通过形成茴香二醇途径实现对反式茴脑的降解,但在某些中间产物积累上存在差异。假单胞菌BT-13和黑曲霉ZJ-9胞内酶中检测到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假单胞菌BT-13胞内检测的POD和CAT酶活最高分别为122 U·mL-1和625 U-mL-1,黑曲霉ZJ-9胞内检测的POD和CAT酶活最高分别为4.8 U·mL-1和42.5 U·mL-1,明显低于假单胞菌BT-13。从检测的酶活结果和两株菌降解反式茴脑中间产物的积累情况,得出黑曲霉ZJ-9和假单胞菌BT-13降解反式茴脑的关键酶及酶的调控存在差异。以假单胞菌BT-13粗酶液转化反式茴脑的转化液中检测到茴香环氧化物、茴香醛和茴香酸。适量的添加H202对酶催化反式茴脑合成茴香酸有促进作用,转化适宜pH=8。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XPG的两个常见SNPs和本地区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238例新发胃癌病例,采用性别和年龄(5岁)进行1︰1匹配,在同一时间内某院体检的2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其重点在于科学
L-精氨酸是人体代谢的一种重要氨基酸。随着人们对它研究的深入,发现精氨酸在食品和医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我国氨基酸生产常用的菌株钝齿棒杆菌A.S.1.542和本实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穴位治疗周围型面瘫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稳定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电针夹持地仓穴和迎香穴,B组电针阳白穴与攒竹穴,C组电针下关穴与四白穴,
针对柴油机工作中的失火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包与支持向量机(SVM)的柴油机失火故障诊断方法。构建基于LabVIEW的柴油机测试系统。首先,采集柴油机缸盖振动信号;然后,将
摘要:在南华工商学院“一线定位,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博雅教育如何与南华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找寻契合点,是本篇研究的思路。研究旨在三个层面寻求突破:一是构建具有自己学院特色的博雅教育内涵框架体系;二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精炼学生需要培养塑造的核心能力;三是探索推行博雅教育的几大路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博雅教育的内涵和学生培养目标,构建六大路径平台实现博雅教育的落地和推进。  
木糖醇和乙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木糖醇在医学和食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木糖醇的生产主要来源于化学生产,这就带来了低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
对刺猬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及其氨基酸分析,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刺猬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丰富(20.92±0.14)%,肌肉中含18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80.13%(干样百分比),其中人体必需氨
针对国内35kV与20kV系统真空断路器开断并联电抗器系统事故多发情况,开展35kV系统工况下的现场试验,分析了开断后的暂态过程及过电压的机理,并在实验室进行了20kV系统真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