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提高动物饲料利用率、建设环境生态、减少环境应激和提高动物福利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重新认识到奶牛的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受卫生害虫(双翅目昆虫)的侵袭引发奶牛疾病和伴随双翅目昆虫的嚣张,奶牛产奶量和体重减少等严重问题不断的出现,直接影响着动物安全生产。双翅目昆虫不仅是作为传播疾病媒介者间接的影响奶牛健康,而且通过吸血和舔食等行为直接影响着奶牛日常生活。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双翅目昆虫应激,提高动物安全生产。本试验在双翅目昆虫多发季节,研究了双翅目昆虫侵袭荷斯坦泌乳牛所引起的内分泌、免疫机能以及行为变化的机制。按奶牛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在800头荷斯坦奶牛群中选择了12头健康的成年泌乳牛作为试验牛。采用个体跟踪观察法对奶牛护身行为发生次数进行了记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21)从细胞水平进行了分析;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对奶牛内分泌激素进行测定。(1)在双翅目昆虫多发季节,双翅目昆虫对奶牛护身行为的影响是随着双翅目昆虫数量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P﹤0.05)。同时,侵袭奶牛的双翅目昆虫数随着气温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低温时双翅目昆虫侵袭所诱发的奶牛护身行为次数明显少于高温时诱发次数(P﹤0.05)。在各护身行为中摆尾次数占总护身行为的62%-94%。由此可见,随着气温的升高双翅目昆虫活动显著增多,所诱发的奶牛护身行为次数也明显增高,双翅目昆虫对奶牛所诱发的护身行为以摆尾行为为主,可作为掌握侵袭奶牛的双翅目昆虫数的度量指标。(2)双翅目昆虫侵袭所诱发的奶牛护身行为次数与奶牛个体的气质类型有显著关系(P<0.05)。神经质型与温顺型、敏感型和微敏感型奶牛之间的护身行为差异明显(P<0.05)。而温顺型、敏感型和微敏感型奶牛之间的护身行为差异不明显(P>0.05)。(3)各月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奶牛血清中ACTH、Cor、GH、PRL和N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血清中ACTH、GH和PRL含量总平均值为:6月最高,7月最低,差异显著(P<0.05);奶牛血清中COR含量总平均值为:6月最高,7月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奶牛血清中NE含量总平均值为:7月最高,6月最低,差异显著(P<0.05)。说明,双翅目昆虫侵袭时奶牛内分泌激素受到影响。(4)各月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奶牛血液中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21+B淋巴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各泌乳期CD3+T淋巴细胞%总体均值6月与7月差异显著(P<0.05),与8月差异极显著(P<0.01);CD4+T淋巴细胞%的总体均值6月与7月差异显著(P<0.05),与8月、9月和10月差异极显著(P<0.01);CD8+T淋巴细胞%的总体均值为7月与8月差异显著(P<0.05),与9月、10月和6月差异极显著(P<0.01);CD21+B淋巴细胞%的总体均值6月与9月差异显著(P<0.05),与7月和8月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双翅目昆虫的侵袭时奶牛免疫功能受到影响。(5)侵袭奶牛的双翅目昆虫种类主要有:中华按蚊、家蝇、吸血蝇和虻。侵袭奶牛的双翅目昆虫数在7月和8月出现次数与9月差异显著(P<0.05),与5月、6月和10月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为4月未能观察到昆虫、5月8.80只/头、6月48.37只/头、7月114.94只/头、8月116.09只/头、9月63.94只/头和10月20.75只/头。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双翅目昆虫活动季节里,双翅目昆虫的侵袭对奶牛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应激,更重要的是对奶牛行为、内分泌和免疫机能均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因此,在双翅目昆虫多发季节无法保证奶牛的安定生活和产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