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中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会引起不同程度上的脑损伤。在临床上,一般有神经保护以及溶栓和抗凝等治疗手段,但目前对于防治脑缺血所诱发脑功能损伤的药物治疗手段并非十分理想。因此,对脑缺血所导致脑损伤的防治手段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已知:脑缺血中风导致细胞死亡的一个关键机制在于缺血导致的相关脑区的神经过度兴奋。因此,阻止脑缺血后的神经过度兴奋可望为防治缺血性中风诱发脑细胞死亡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注意到:临床用于抗疟疾的药物甲氟喹是电突触阻断剂;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阻断电突触连接可以显著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示该药物可能可以防止缺血中风诱发的脑细胞死亡。基于这一推测,本研究使用甲氟喹的左旋异构体,在受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4分钟的小鼠全脑缺血中风模型上、通过观察缺血敏感脑区海马CA1的神经元存活情况,探讨了左旋甲氟喹对脑缺血中风诱发脑细胞死亡的可能防治作用。我们首先通过尼氏染色的方法,在上述中风动物模型上观察到海马CA1神经元死亡。为更好地量化神经元的存活情况,我们接下来主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手段、测量存活神经元的数量。实验观察到:与假手术实验组(即只分离劲总动脉但不结扎缺血)相比,小鼠海马CA1神经元的数目在颈动脉闭合缺血后的1天、3天和7天分别减少27%(P<0.001)、50%(P<0.001)和36%(P<0.001)。随后,我们鉴定了颈动脉闭合缺血后、腹腔即刻注射不同剂量左旋甲氟喹的可能脑保护效果,在缺血后1天的动物模型上发现:与未接受药物注射的模型鼠(即空白溶剂对照组)相比,接受3.5mg/kg、5.5mg/kg和7.5mg/kg左旋甲氟喹注射的小鼠海马CA1神经元数目分别提高了 16%(P=0.0149)、17%(P=0.0161)和23%(P<0.001);并且,与非中风模型老鼠(即假手术组)相比,3.5mg/kg给药组神经元数目降低15.2%(P = 0.020),7.5mg/kg给药组神经元数目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 0.413),几乎恢复到正常值。接着,我们观察了给予左旋甲氟喹(7.5mg/kg)后的不同时间、CA1神经元的存活情况,实验发现:缺血给予药物后的1天和3天、小鼠海马CA1神经元存活情况基本一致;其中,在缺血后1天,给药组神经元数目比溶剂组增多了 36%(P<0.001),且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 = 0.298);在缺血后3天,给药组神经元数目比溶剂组增多了 25%(P= 0.001),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 0.368)。最后,为了鉴定在缺血后的一个较长时间给予药物是否依然有效,我们在缺血手术后的1小时腹腔注射7.5mg/kg左旋甲氟喹,也发现CA1神经元数目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 0.169)。本论文的发现显示左旋甲氟喹可以有效阻止脑缺血诱发的海马CA1神经元死亡,提示该药物对缺血中风具有潜在的脑保护作用,为临床防治缺血性中风诱发的脑损伤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