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尕海位于青海湖东北部3 km处,湖泊面积仅占青海湖的1%,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青海湖更为敏感。目前利用青海湖沉积物研究该区域百年、千年甚至更长尺度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已取得较多的成果,但晚全新世以来短尺度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积记录较为缺乏,且年际和年代际尺度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尕海GH15B孔岩芯沉积物(长度2.1m),通过对全有机质AMS14C年代的碳库效应评估建立了可靠的年代框架;并结合岩芯样品的矿物成分(XRD)、碳酸盐含量、碳酸盐碳氧同位素(?13Ccarb和?18Ocarb)、有机碳同位素(?13Corg)、有机碳含量(TOC)以及介形虫壳体碳氧同位素(?13Costra和?18Oostra)等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晚全新世3688 cal yr BP以来的尕海流域气候环境变化;通过与青海湖已有气候环境变化记录进行对比,初步分析了该区域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晚全新世以来尕海流域的气候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在36882726 cal yr BP期间,湖区有效湿度较高,湖水淡化,生产力强,气候湿润;(2)在2726600cal yr BP期间,气候比较稳定,除了黑暗时代冷期(13501270 cal yr BP,DACP)和中世纪暖期(1070800cal yr BP,MWP)湖区有效湿度高,气候相对湿润以外,其余阶段均较为干旱;(3)在小冰期阶段(600100cal yr BP,LIA),湖区有效湿度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的干(600430cal yr BP和280100 cal yr BP)、湿(430280 cal yr BP)阶段;(4)现代暖期(100 cal yr BP至今,PWP),湖区降水量大幅增加,有效湿度增加,气候湿润。通过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尕海各个代用指标序列进行了多尺度周期分析,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ENSO)、指示太阳活动强弱的10Be序列和北太平洋年代际震荡指数(PDO)的波动周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和百年尺度上尕海区域的气候变化与ENSO和PDO驱动因子有关,但在年代际尺度上影响比较显著,且PDO比ENSO对尕海地区的气候影响更大;在年代际尺度上未发现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