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添加大豆油对山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脂能值远高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是重要的饲料能量来源,可有效满足反刍动物能量需要,然而目前对山羊日粮适宜的植物油脂添加水平,以及植物油脂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调控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波杂山羊(波尔山羊×本地山羊)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体外发酵确定山羊日粮适宜大豆油添加量,进一步探讨适宜大豆油添加量对山羊生产性能、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山羊日粮中油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分为2个试验:
  试验一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大豆油对山羊体外发酵的影响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发酵底物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2、3和4%(DM)的大豆油,各组日粮等能等氮。在体外发酵2、4、6、8、12、16、24、36、48小时采集发酵液样品,测定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液纤维降解酶活等指标。结果如下:
  1)各大豆油添加水平中,3%大豆油添加组丙酸浓度最高(P>0.05),乙酸/丙酸显著最低(P<0.05),NH3-N浓度显著最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3%大豆油组MCP浓度略低于0%大豆油添加组(P>0.05),而4%大豆油添加组MCP浓度显著最低(P<0.05)。
  2)日粮添加1、2和3%大豆油与0%大豆油添加组产气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4%大豆油添加组产气量显著下降(P<0.05)。
  3)各大豆油添加组中以3%添加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最高(P<0.05),4%添加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显著最低(P<0.05)。
  上述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高水平(4%)大豆油显著降低山羊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MCP,纤维降解酶活等指标,抑制瘤胃发酵,本试验选取3%作为日粮中大豆油适宜添加水平。
  试验二日粮添加适宜量大豆油对山羊生产性能、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试验采用对照试验设计,选取12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公波杂山羊12只,随机分为2个组,设为基础日粮组和大豆油日粮组(3%DM),两组日粮等能等氮,进行42天的动物饲养试验,检测其生产性能和血生化指标,饲养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检测瘤胃发酵指标,并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果如下:
  1)日粮添加3%大豆油显著提高了山羊ADG和料重比(P<0.05),提高了山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2)日粮添加3%大豆油使山羊血液脂类代谢相关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增加(P<0.05),蛋白代谢相关总蛋白和球蛋白的浓度增加(P<0.05)。
  3)日粮添加3%大豆油显著提高山羊瘤胃丙酸浓度,降低了乙酸浓度(P<0.05)和乙丙酸比例(P<0.05),改变了发酵模式;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P<0.05)。
  4)山羊瘤胃微生物在门水平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在科水平优势菌群为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琥珀酸弧菌科(Succinivibrionaceae)和拟杆菌目科(Bacteroidales BS11gut group)等。日粮添加3%大豆油改变了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显著提高了γ-变形菌纲中琥珀酸弧菌科(Succinivibrionaceae),β-变形菌纲中的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P<0.05),显著降低了多形杆状菌科和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aceae)丰度(P<0.05)。
  综上,选取3%(DM)作为山羊日粮适宜大豆油添加水平。添加3%大豆油一方面增加了山羊瘤胃中淀粉降解菌琥珀酸弧菌科等的丰度,降低乙酸浓度并提高丙酸浓度,降低乙丙酸比例,促进丙酸型发酵并改善了瘤胃发酵模式;另一方面降低甲烷杆菌的丰度,提高日粮能量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山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转弯步态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占据重要部分。尽管步态分析方法近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直行步态,而对转弯步态的研究较少。对正常转弯步态进行步态分析,将有助于理解身体重新定向的规律,对识别和管理病理步态,指导康复方案和研发康复辅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的目的是对青壮年的转弯步态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地,在动态稳定性、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通过与直行步态相对比,量化青壮年对急速转弯的步态适
骨组织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骨组织受损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寻找有效的骨修复材料成为骨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对生物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构建组织工程支架进行骨修复,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且利用具有骨诱导性和生物活性的材料修复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式。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十二
学位
CDIC(R)可调磨锥状螺纹种植体是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ChinaDentalImplantologyCenterMinistryofPublicHealth,CDIC)的研究者们在总结国外锥状种植体临床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结合表面处理技术,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口腔种植体。新型种植体有一个大直径的颈部,可以避免种植体颈部弯曲折断;上部基桩是一个与种植体一体化的大直径圆柱形态,能够去除
红胞藻(Rhodomonas salina),隐藻门,红胞藻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多糖类等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炎、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等。藻红蛋白有多种分类,现有研究主要是针对B-藻红蛋白和R-藻红蛋白结构、性质及应用方面较多,而对红胞藻藻红蛋白研究较少。本论文以红胞藻藻红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复冻融法、硫酸铵盐析法以及Sephacryl S100H
学位
冬枣是一种外形美观、皮薄质脆、营养丰富的水果,目前在环渤海湾地区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栽种面积,产量也在逐年递增;易失水、易腐烂和易产生CO气体伤害是冬枣贮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温冷贮藏可以提供高湿低温的贮藏环境,并结合臭氧的协同作用,对枣果的失水、腐烂有很好的延缓作用,同时由于枣果在湿冷库中采用开孔果箱散放的方式,以及开门换气等措施对防止CO浓度积累有明显的效果.课题以冬枣为试材,对砧木选择、植物激
学位
采用水培和土培试验,研究了大气C0浓度升高(OTC-1型开顶式培养箱法模拟)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即临麦2号(铜、镉低积累型)和宁麦8号(铜、镉高积累型)对铜、镉的吸收累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铜、镉形态的分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可溶性有机碳及pH值的变化,以及根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和组成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与对照相比,CO浓度升高可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却降低了小麦根际
学位
该论文以中国内蒙古温带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锡林河流域四个不同水热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条件的草地生态类型:草甸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利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对四个不同草地类型的三种温室气体CO、CH和NO进行野外定位观测,并同步观测了气温、地温(0cm、5cm、10cm)、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四个不同草地类型的温室气体(CO、CH和NO)的日
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真核细胞中的内源性非编码RNA,miRNA序列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在表达上具有时空特异性,miRNA通过种子序列与靶基因作用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参与多种生物学进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个体发育、细胞凋亡衰老、机体免疫等。大多数活细胞都能够分泌exosome,它是一种直径约100nm的纳米囊泡,近年来研究发现exosome能够作为细胞间信号介导因子传递内容物(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