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相对的,中国的金融体系也不断完善与发展。众所周知,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从改革开放前“大一统”转变为现在这个多种金融工具共存的全方位金融体系,银行业一直主导着我国金融资本配置,而股票市场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规模和功能上还尚需完善,可以说我国处于一个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中。那么这样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考察的,可以为中国经济建设和金融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中的金融结构是指一国金融体系提供的融资结构,即间接融资(银行市场)与直接融资(股票市场)的构成或比例。在全面梳理金融结构相关研究文献和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现状及经济发展与金融结构基础关系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框架,即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进行衡量,而经济发展的效率方面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和创新三个方面,经济发展的公平方面则体现在国民幸福指数上。在进行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构建企业与金融中介的两部门,并求解其静态均衡条件,得出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可能的关系。利用1994-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增长、银行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而后引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变量,构建四变量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的关系进行深入验证。得出我国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正的双向作用,但是经济增长对银行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影响作用较大,而银行市场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微弱,并且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在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结构都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发挥的作用越大,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增长、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在进行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中,构建两部门(大制造业,小服务业)及具有企业家才能和储蓄的个人的理论框架,说明存在金融融资成本的情况下,两部门如何获得融资,进一步说明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利用1994-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结构的计量模型,采取系统广义距方法进行估算,得出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率和升级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省级层面股票市场发展对于衡量产业结构总量变化的产业结构优化率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股票市场发展确实对于衡量产业结构质量变化的研发经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银行信贷规模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对于研发经费支出的影响则并不显著,甚至相关系数为负,这表明银行的信贷资金很多时候并没有进入到地区或企业的科研开发中去,可能更多地流向了生产扩大化等领域,或者是过度投资形成了重复建设。在进行金融结构与创新的研究中,构建投资者进行创新活动的理论框架,说明外部融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金融结构对创新活动可能的影响。利用1998-2009年省级专利数据(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构建创新与金融结构的计量模型,采取双向固定效应方法进行估算,得出金融结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对创新互动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外部融资。从长期看,银行市场一直为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而股票市场则关系不显著,在短期内,股票市场的作用开始显著;金融结构对不同的创新活动提供不同的支持。可以说,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是从难到易的创新活动,银行市场则提供的支持也是从难到易的,即银行市场对发明的支持最有力,实用新型次之,而外观设计则排在最后,而在近几年,银行市场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提供的支持则变成不显著了,股票市场为创新活动提供则主要集中在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近年来的效果尤其明显。在进行金融结构与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中,构建国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测算。利用1994-2010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国民幸福指数与金融结构的计量模型,采取稳健最小二乘法进行估算,得出金融结构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外部金融结构对国民幸福指数提升具有力度不大但显著的正向影响,多元化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金融工具总量的提高对国民幸福指数有正向促进作用。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竞争性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是金融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金融法制是金融结构调整的根本保障,逐步完善现代化商业银行体系是金融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多元化的股票市场是金融结构调整的未来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