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风尚、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民俗的内容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而,民俗的教育功能,长期以来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尤其是对青少年对民俗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十分贫乏。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民俗文化中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就是运用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约束力,对民众个体进行教育和规范,以摈弃陋习,发扬良好风气。所以,对于青少年学生,民俗文化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民俗文化的精华传给学生,并以此引领他们的行动,对培养他们的优良道德品质非常重要。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风尚、礼节、习惯,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这些美德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处世,提高他们的素质。语文教材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它们作为背景材料,为人们展示了人物生活的环境;有的揭示人物的性格;有的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语文课文中体现的独特民俗事象,为我们展示先人的各种生活习俗、精神信仰、节日习俗、人生礼俗。这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变异,在学习时,对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应积极汲取,对陋俗要辩清,大胆摒弃。因此,在教学中要整和民俗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起“大文化”、“大语文”观念。开展校园民俗文化建设,也是民俗文化渗透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举办校园民俗文化展;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民俗文化鉴赏讲座;规范校园短信文化等方式传递民俗信息,加强民俗文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民俗事象更具体化、形象化。积极探索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作业训练形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参观民俗博物馆、会展等活动,培育民族精神、渗透道德教育。
其他文献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穗病、麦秸枯、烂麦头、红麦头、红头瘴,尤以多雨潮湿的温带发生严重。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100%,产量损失10%~20%,中等发生年病穗率30%~50%,产量损失5%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教学理念,本文从情感态度方面如何帮助初中英语学困生进行了探讨。 The new curriculum advocates “p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戏剧性、整合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特征。音乐剧是在"剧"的框架下,将音乐、舞蹈、表演、舞美等元素有机的融合,服务于戏剧性的整体要求。"戏
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衰竭和人们对海洋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水养殖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对虾养殖业,已经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对虾养殖系统是一个人工控制
随着我国铁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GSM-R(GSM for Railway)作为一种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式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适应铁路运输的特点和成熟的技术优势,符合通信、信号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的三大财务管理决策之一。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成果的分配它一直是证券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在上市公司财务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股利政策信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艺术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迸发出火花的特殊时期。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段内,它既衔接了近、现、当代中国舞蹈的发展,同时又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确认影响家具产业集聚的内部驱动因子主要包括产业规模经济、需求增长、产业外部经济、产业经营水平和交通水平5类因子。选取家具产业GINI系数、HHI指数作
音乐剧专业培养的是能歌善舞会演戏的"三位一体"的演员(表演家)。虽然成为各种表演技艺皆出色的全能型演员是所有音乐剧表演者的梦想,但实际上真正全方面发展的演员还是凤毛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和讨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虽然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