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荀子》引《诗》特点的研究,一家有一家之言,角度不一,或从比喻的角度,或是从个别文字的引用的角度,或是从其引用量的角度等,划分方法不尽相同。事实上,文本细读与对《荀子》引《诗》条目即内容的整理归纳才是更好地分析《荀子》引《诗》特点以及更深刻地体会荀子思想的最合理最切近的方式方法。本文立足于《荀子》与《诗经》,结合相关文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荀子》引《诗》的缘由、特点和荀子思想及其意义,以期对这一战国时期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引《诗》进行形式分析,并在思想上获得自我的更深一层的解读与阐释。本文大致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绪论这部分主要分析论文选题的缘起和意义,《荀子》引《诗》研究的情况,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论文研究思路、所采用的方法和创新点。正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论文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荀子》引《诗》研究的缘由,如周代礼乐制度的社会文化背景,先秦史书中的引《诗》的情况,先秦子书中的引《诗》的特点,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的理性思辨倾向等。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主要通过列《荀子》引《诗》一览表来分析《荀子》引《诗》的特点,包括《荀子》引《诗》的类型特点、结构形式特点以及审美特点等。第三部分即是论文的第四章,这一章主要是揭示《荀子》引《诗》的思想启示,主要从荀子的儒家伦理思想和诗学思想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主要内容的梳理、深化、概括与总结。荀子引《诗》在于证理,欲通过引《诗》表明一己之政见,说服君主,实现其政治主张。荀子发展了《诗》的教化与伦理功能,强调重视君子的学习与修身,注重提高德操品行,体现出了荀子的儒家伦理思想。总之,分析和研究荀子的引《诗》现象有助于使《诗》的研究更加系统和有规律可循。通过制作《荀子》引《诗》表分析《荀子》引《诗》之特点,加深了对于《荀子》、对于《诗》、对于先秦时期文化背景以及荀子思想的理解。《荀子》的引《诗》活动为中国诗歌理论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对儒家诗学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荀子的君子德操的崇高思想与“宗经”的诗学思想对当下的社会现实与个体存在找回迷失的自我与荒芜的精神家园具有强烈的冲击与召唤之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