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高原活动的日益频繁,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的防治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因AMS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故目前缺乏可靠的评价AMS的临床指标和减缓AMS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证实高原低氧(hypoxia)而非高原低压(hypobaria)是引发AMS的根本原因,且AMS常发生于抵达高原后696 h。上述实验结果为在常压低氧环境下开展AMS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研究目的评价急性低氧暴露对AMS的影响,从低氧安静暴露和低氧运动两个角度测试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关指标与AMS间的联系,试图找出可靠的评价AMS的指标;并在已有的低压低氧预习服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研究基础上,拟定并实施3周渐进式常压低氧训练计划,观察并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评价常压低氧训练减缓AMS的效果。研究方法受试者测试相关指标的基础值后,于常压低氧舱(模拟海拔~4800m,FIO2为10.410.8%)暴露6h,据受试者6h低氧暴露结束时的AMS评分将其分为AMS组(AMS评分≥3分且有头痛症状者)和非AMS组。测试受试者安静低氧暴露0.5、2、4和6小时的AMS评分和肺功能;受试者进舱0.5 h后,仰卧静息5min后以80 W恒定负荷(60 rpm)进行20 min的仰卧蹬车运动,测试安静5 min、运动5、10、15和20 min及恢复5 min末的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通气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动态血压。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测试肺功能。经3周低氧训练后休息1周,再重复上述6h急性低氧暴露和急性低氧运动过程。受试者在常氧安静、第一次急性6h低氧暴露结束、3周低氧训练后休息1周和第二次急性6h低氧暴露结束时分别取静脉血测试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实验结果1)在6h急性低氧暴露结束时AMS组与nonAMS组AMS评分分别为3.4±1和1.2±0.9分,AMS发生率为56%;经3周低氧训练后AMS组与nonAMS组AMS评分分别为2±1.8分和0.8±1分,AMS发生率为10%;2)急性低氧运动5 min时,AMS组RMSSD显著低于nonAMS组(P=0.05),而AMS组LFnu和lnLF/HF显著高于nonAMS组,运动10min后出现交叉现象(运动10 min——20 min AMS组LFnu和lnLF/HF都高于nonAMS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周低氧训练后,AMS组与nonAMS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3)AMS组SpO2在低氧安静时显著低于nonAMS组(分别为75.6±5.0和78.6±3.4,P<0.05);在低氧运动时AMS组SpO2同样显著低于nonAMS组(P<0.05)。经3周低氧训练后AMS组和nonAMS组在安静和运动时SpO2都显著提高,AMS组SpO2仅在运动5 min时显著低于nonAMS组:4)AMS组与nonAMS组ANP在常氧安静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次急性6h低氧暴露结束时都出现显著降低,显著低于各自基础值,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5)第一次急性低氧暴露结束时,AMS组ACE变化量显著高于nonAMS组(分别为7.1±8.9和-11.0±14.8,P<0.05);3周低氧训练后安静值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次急性低氧暴露结束时,两组ACE活性都降低,AMS组显著高于]nonAMS组(分别为6.9±13.6和-61.6±17.4,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的6h急性常压低氧暴露模型(模拟~4800 m,FIO2为10.4%10.8%)可用于研究AMS,且三周渐进式低氧训练能有效减轻AMS症状;2)急性低氧运动时HRV的lnLF和lnLF/HF可作为评价AMS的指标,提示急性低氧运动过程中AMS患者耐缺氧能力与ANS功能紊乱有关;而3周渐进式低氧训练通过加强自主神经系统的“迷走——交感神经”的双向调节作用,提高了机体的ANS均衡性,从而对减缓AMS起到一定的作用;3)急性低氧暴露和急性低氧运动时的SpO2可作为评价AMS的指标,提示动脉血氧不足是诱发AMS的重要因素;4)从本实验结果来看,ANP不适用于作为AMS的评价指标,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考虑尝试性地将ANP作为低氧习服效果的评价指标。5)从本实验研究结果来看,ACE活性变化与耐缺氧能力有关系:急性低氧暴露时耐缺氧能力强者,ACE呈下降趋势。但ACE活性对低氧训练并不敏感,低氧训练后机体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调节ACE活性,促使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