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过程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变化及近期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在我科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所有病例均在治疗第20次时重复行CT扫描及治疗计划设计。比较两次定位CT中原发肿瘤(GTVnx)、转移性淋巴结(GTVnd)、腮腺的体积和面部轮廓横径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规律。根据RTOG/EORTC标准,在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评价急性反应,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两次CT扫描间隔23-28天,中位间隔时间25天。比较两次CT扫描图像观察到,GTVnx、GTVnd、腮腺体积及面部轮廓横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GTVnx体积平均缩小了30.1%、中位29.8%,GTVnd体积平均缩小了41.6%、中位45.9%,左侧腮腺体积平均缩小了35.5%、中位33.4%,右侧腮腺体积平均缩小了36.8%、中位33.5%,面部轮廓横径缩小了9.4%(1.6cm)、中位9.1%(1.6cm)。其中GTVnx和GTVnd体积的缩小与其初始体积有显著相关性,且GTVnd体积的缩小与体重下降程度有相关性,但均与不同治疗方式无相关性。急性放射反应以1、2级为主,其中皮肤为95%,唾液腺和粘膜分别为100%和93%。6例原发病灶完全缓解(CR,14.0%),32例部分缓解(PR,74.4%),5例病灶稳定(SD,11.6%);在有淋巴结转移的39例患者中,16例CR(37.2%),21例PR(48.8%),1例SD(2.3%);鼻咽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88.37%和94.87%。中位随访9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2例患者出现骨转移,2例患者死亡,均死于局部大出血。结论鼻咽癌患者在螺旋断层放疗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靶区及腮腺体积的缩小和面部轮廓等解剖结构的变化,这将会影响剂量分布,及治疗的精确性,因而对于有明显解剖体积变化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时机重新行CT扫描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急性放射反应较轻,远期结果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