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20世纪30年代初期,鲁迅在上海组织了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力群参与其中并与运动的众多支持者一起,拿起木刻刀,以木刻版画为武器进行宣传和战斗,积极地投入到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当中,以唤起人民的民族觉醒。从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直至1942年,力群在延安深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坚定了他艺术创作要源于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并做到为人民所用的创作理念,开创了中国版画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力群积极地寻求与人民大众审美观念相契合的民族木刻版画风格,从内容上也以描绘当时的战争场景转为对人民生活状态的描写。力群先生凭借多年的艺术创作经验,提出“向外国学习不应失掉中国气派,向古人学习不应失掉时代精神,向姐妹艺术学习不应失掉版画的特点,向同行学习不应失掉自己的个性”的创作原则,对20世纪以后国内木刻版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力群先生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活动,基本上分为学习版画初期、抗日战争期间在延安和晋绥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三个时期。从青少年时期力群就接受艺术的熏陶,使其与木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早期在学校成立“木铃木刻研究会”,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时深受鲁迅领导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影响,鲁迅在国内大力宣传外国木刻作品,由于当时除了鲁迅宣传的材料外没有别的作品可以参考,力群只能从这些材料中学习版画,汲取营养,此时所创作的作品在技法和艺术处理上都是对外国版画作品的临摹,人物形象特征类似西方人,并未结合中国人物的相貌特点。直至抗战期间在延安,特别是在受了毛泽东关于艺术思想的讲话的启发,力群的木刻作品创作特点发生了很大改变,包括在表现主题、表达思想及手法上都发生了变化。作品逐渐开始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联,同时注重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相融合,真正做到艺术服务于人民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力群版画的创作逐渐与现实生活状况相联系,这一时期力群也创作了很多作品。第二部分主要是论述力群的木刻艺术创作风格及其特色,主要讲了四个不同方面。首先讲了个人在木刻版画创作方面的一大进步,即从模仿外国作品到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期间创作了很多作品,是经过慢慢推敲、仔细琢磨的结果。第二个特点是注重于民间艺术的结合,将剪纸、木刻版画等融入到他的木刻版画创作中,丰富了其艺术创作的内涵。第三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刻画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包括各种花草树木等景色的描绘,每件作品都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或寄语了作者某种精神向往。最后一个特点是作品更加追求装饰美,引入装饰画,作品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丰富了画面,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第三部分重点讲述了力群的木刻版画与民间艺术之间的关系。民间艺术门类丰富,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力群为使自己的作品与人民生活相联系且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开始注重民间艺术与木刻版画的融合交流,把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瓷器工艺等引入木刻版画,发扬了民族风格。同时其作品结合了民间艺术的风格特点,汲取了民间艺术中的精华,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对其艺术创作有重大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