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动效应指前一刺激会对后一刺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被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体现(Meyer and Schvaneveldt,1971)。句法启动效应是这样一种现象:如果当前句子在句法结构上与之前句子存在相似性,该相似性可以提高此句法结构被重复的可能性或使得当前句子的加工处理变得更加容易。自从Bock(1986)的实验研究展示句法启动效应后,句法启动逐渐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不仅针对句法启动现象本身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同时发现句法启动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探索更深层次的语言加工处理机制。研究者认为句法启动可以对某些语言知识的表征提供证据(Pickering and Ferreira,2008)。例如,通过双语者身上产生的句法启动效应,我们可以窥探一下双语者头脑中对一语和二语的句法知识的表征和加工机制。但是此前多数句法启动研究多局限于语言产生层面上的研究,而语言理解层面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跨语言研究领域。而且之前的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所关注的多是语言类型上联系较为紧密的语言,例如英语和德语以及英语和西班牙语等,针对语言类型上联系不紧密的语言进行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或许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汉语和英语。本文呈现一项检验汉英双语者在语言理解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语言理解的层面上,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效应。具体而言,在理解目标句(以一语呈现)时,如果目标句的句法结构与启动句(以二语呈现)的句法结构一致,实验参与者的反应速度就会越快而且正确率也越高。本文借助内隐学习理论(implicit-learning)与词元结点模型(lemma-node-based model)等两大理论模型对实验中产生的启动效应进行了阐释。